请看1986的阜阳城“别具一格的小城岁月”
八十年代的阜阳似乎没有之前分享的那些城市的城建规模,但彼时的阜阳却有着别具的岁月美好的城市发展趋向,典型便是阜阳啤酒厂,当年的超高规模销量,同时悠久的城市历史,阜阳也是管仲、鲍叔牙等历史名人的故里,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八十年代的阜阳城市街景也是有着典型的城市基建,
当年的百货大楼前也是有着昔日繁华的新貌味道
正在建设的啤酒厂
青河路新区正在加强建设,落住这里的阜阳人应该还记得周边的环境吧
昔日的老年大学,那时大家都还穿着周正的蓝衣装
当年的阜阳师范学院
后图为欢乐儿童节
阜阳市第二届运动会
当年阜阳繁荣的农业基础
阜阳地处平原,农业发达,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80年代中期,阜阳大力发展户办、联户办企业,乡镇企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当年的颍河大桥工程
文峰宾馆
那个年代,阜阳的城市建设还不像如今这般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文峰宾馆在一片相对质朴的环境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建筑风格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庄重与典雅,外观并不张扬,却有着一种沉稳的气质。米黄色的外墙,配上整齐排列的窗户,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暖而柔和的光芒。门口的台阶宽敞而平整
工厂花园
凤凰楼酒家
这里算是很多老阜阳人的回忆了,是那个年代阜阳人改善生活、宴请宾客的首选之地。也是当年算得上档次的名店之一,就算未成踏入,但不少人都知道的饭店之一
局部鸟瞰
据资料显示当时阜阳人口数量:1985年阜阳市(地区)户籍人口约为678.2万,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这也就成了当年阜阳的不少的工业基础:拥有一些国营企业,如阜阳六纺(国营安徽第六纺织印染厂),鼎盛时期有职工5000多人,对当地经济有重要影响……
via. 内容摘自1986年《阜阳》影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