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穷书生,帮屠户写春联时被王爷看到,十年后当上了一品大员
俗话说,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想要吃到馅饼,必须得靠自己的努力。不过,天上掉馅饼这件事也并非绝对不会发生,因为真的有那种喜欢“扔馅饼”的人,但是当馅饼朝你飞过来的时候,你最好有一双不怕烫的手。
穷书生方观承,就成功接住了王爷扔过来的“馅饼”……
家贫,有书可观乾隆一朝的名臣方观承,祖上也是做官的,家族十分显赫。从方观承的曾祖方孝标开始,他们家三代人都是朝中的核心人物。
但是因为一场无妄之灾,方观承从富家少爷,成为了一个寄宿在寺庙里的小乞丐。
公元1711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年,朝廷查封了一本名为《南山集》的禁书。
此书的作者名为戴名世,原本在翰林院供职,他的书被查封之后,他本人也被关进了大牢,并在两年后命丧菜市口。
而戴名世被杀理由也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反清复明。
他写的这本《南山集》里头,使用了不少南明政权的年号,要是他使用明朝的年号,朝廷中那些谏官还没法坐实他的“大逆不道”之罪。
但是他却明目张胆地使用南明政权的年号,这不就是看不起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吗?
当时顺治皇帝明明已经宣布称帝,还有了自己的年号,戴名世不用,他死得也不冤。
康熙这辈子最恨的就是看不起他父母的人,虽然他自己也没怎么见过他的父母,但是在孝庄皇太后的教育下,康熙非常的孝顺,戴名世这是正好触碰到了康熙的逆鳞。
戴名世已经是必死了,但是他为了争取一下活下去的机会,将方观承一家也供了出来。
原来,戴名世在写这本《南山集》的时候,大量参考了另一本书《滇黔纪闻》,而这本《滇黔纪闻》的作者便是方观承的曾祖父方孝标。
就这样,左都御史赵申乔将方家的事也报告给了康熙。康熙当时正在气头上,直接将方家的所有人都流放到了黑龙江干苦力。
当时的方观承只有十二岁,他家里还有一个比他大一岁的哥哥,他们两兄弟因为年龄太小,躲过了去黑龙江干苦力的责罚。
不过经此一事,他们方家在京城的财产也都被查封了,因此兄弟二人只能回到金陵老家。
金陵有座清凉寺,寺中的和尚非常善良,他们收留了这两兄弟。
方观承和哥哥方观永只能靠着寺中僧人的接济才能勉强吃饱饭。
一般的罪人之子,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他们只能靠做一些社会最底层的工作才能存活。
但是方观承不一样,他并没有在寺庙中干活,而是整天在屋里读书。
寺庙里的和尚虽然没有嫌弃他吃白食,但是他们感到很奇怪,方观承明明已经没有资格再参加科举,他认真学习有啥用?
祭祖,遇见天才康熙五十二年,在寺庙中苦读两年半的方观承脱胎换骨,虽然他只有十五岁,但是已经学有所成了。
而此时,他的哥哥方观永也终于赚够了盘缠,兄弟二人踏上了寻找父母的路,从南京到黑龙江,两兄弟走了一年半,最终成功到了他们的爷爷和父亲。
方观承来到黑龙江后,一边照顾爷爷,一边继续读书,而他的哥哥则是出去帮着父母干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更何况方观承还是一枚活着的金子。
方观承有才学的事很快便传了出去,盛京将军任奕䥸得知此事之后,多次邀请方观承成为自己的幕僚。
但是方观承丝毫不给他面子,直接拒绝了他好几次。不过,这位盛京将军还挺有耐心,屡次派人来邀请方观承。
其实方观承不是不想去,而是他必须得留在家里照顾爷爷。当得知孙子的良苦用心之后,爷爷方登峄直接开口,替孙子将此事答应了下来。
方观承没办法,只好在第二年去了盛京,但是他认为自己的终点并不在这里。
在盛京住了两年多以后,方观承便南下来到了北京,之后他又去了湖南游玩,最后回到南京。
此时他的哥哥也从黑龙江回到了南京,两兄弟在南京开垦出了一块土地,当起了农民。
1732年的秋天,方观承再次前往黑龙江,路过盛京的时候,方观承去拜访朋友,多住了几天。
但是拜访朋友不能空着手去吧,方观承又不想买那些华而不实的礼物,于是他直接去肉铺买了两斤肉当礼物。
挺多年都没有来盛京了,这里的店铺布局都换了样子,方观承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自己记忆中的那个肉铺。
当初他在盛京当幕僚的时候,与那家肉铺的老板成了朋友,方观承就是想找找他。
找了好几圈无果之后,方观承只好随便选了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肉铺,结果这家肉铺的老板正是他要找的人。
原来这位老板靠着卖肉攒了些银子,换了一个更大的门店,而且才搬过来没几天。肉铺老板见方观承来了,也是很高兴地迎了上来。
在一番寒暄之后,方观承开始办正事,他选好了肉,但是这位屠户却怎么也不肯收钱。
就在两人争论的时候,屠户想起了一个主意,他希望方观承给他这肉铺写一副对联,好让这门脸看起来更“有面子”。
方观承马上便答应了下来,并且给肉铺留下了一副对联。
肉铺老板很是高兴,当即便让伙计把这副对联挂了起来。
方观承拿着两斤肉离开后,来盛京祭祖的平郡王爱新觉罗·福彭正好路过这家肉铺,看到门口的对联后甚是喜欢。
这位平郡王平日里就喜欢书法字画,他一眼就看出写这副对联的人不简单。
认主,官至一品于是他便通过肉铺老板,找到了方观承,并且将方观承收为了自己的幕僚。
处理完黑龙江的事情后,方观承便来到了北京,成为了福彭的助手。
第二年七月,福彭被雍正任命为定边大将军,并且命令他出征准噶尔。福彭想把方观承当作助手带到前线,但是这有点不合规矩。
于是福彭就把方观承的事上报给了雍正,雍正觉得很稀奇,福彭为啥非要这个人当他的助手呢?
随后雍正皇帝直接召见了方观承,并且表示很欣赏他。
可惜不久之后雍正皇帝就去世了,并没有真的重用方观承,不过乾隆皇帝也看上了他,并且将方观承视为自己的心腹。
方观承在乾隆手下安安稳稳地当了二十年的直隶总督。有人曾告他护短,包庇手下,乾隆直接置之不理;有人说他贪墨,以权谋私,乾隆也是无动于衷。
乾隆不相信方观承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就算他真的做了,乾隆也不在乎。
pic/r3ozv5jhvof.jpg
乾隆即位的时候,方观承还只是个七品小官,但是十年之后,他就被乾隆提拔为了一品大员、封疆大吏。
而方观承之所以能在直隶总督这个位置上待这么多年,就是因为方观承为政殚精竭虑,很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与赞赏。乾隆“南巡”的时候,还专门给他写了一首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