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大军征战中的生理需求解决sop!
想当年,在成吉思汗和他子孙们的统率下,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巅峰期也没超过 20 万,比同期金国、花剌子模的军队规模小得多。但仅凭快马弯刀 ,轻骑袭扰 + 重骑突击迂回包抄变基本是没费吹灰之力,打败天下无敌手,击战攻灭四十余国,半个多世纪里征服 300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缔造了震撼世界的军事传奇。
但一直以来大家只关注他们恐怖的战绩,却忽略了一个有点难以启齿却不得不谈的问题,那就是—— 数十万将士常年远征,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远离草原故土,他请问:们的生理需求究竟如何解决?
千万别觉得这个问题可笑,事实上,成吉思汗早就把这个问题想透了,纳入了他的军事体系设计,融合草原传统与战争实际给出了系统的优化的sop。
您要不信,您可以仔细翻翻《蒙古秘史》《黑鞑事略》海鸥波斯史官拉施特的《史集》、中原使者彭大雅的见闻记录中,没有隐晦,白纸黑字直接记录。
首先,蒙古军队最具特色的解决方案,便是 “奥鲁” 制度 ——奥鲁,蒙古语,汉语意思很直白随军家属营地,这一传统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的部落征战时期便已存在,贯穿其西征花剌子模、东征金国的全过程,从未中断。
据《黑鞑事略》记载,蒙古军士出征时 “车载辎重及老小畜产尽室而行,数日不绝”。
家属营地通常跟随军队后方数十里处,既确保 “战事间隙可快速团聚”,又能在 “战局不利时保障家属安全后撤”。
作战期间,“奥鲁” 由老弱军士与妇女共同守卫,严防敌军偷袭;待战事告一段落或进入休整期,将士便可返回营地与家人相聚。
最终著名的一战,1206 年成吉思汗称汗后,1211 年第一次大规模征金战役中,全军便全面采用这一制度。
史料明确提及:“军士与家属不在一处者,务必调动至相近区域”,朝廷甚至专门设置 “奥鲁官” 管理营地秩序,避免混乱。
这些随军家属并非仅承担 “解决需求” 的角色,更肩负后勤重任:妻子们需搭建毡帐、卸载鞍马辎重,忙碌时还能骑马运送粮草;孩童也会协助照看战马、修补箭囊。
这种 “军政与生活一体化” 的模式,让士兵既能踏实解决生理需求,又无需牵挂后方,上战场时更能集中精力作战。
其次,当军队展开长途远征,尤其是西征这类跨洲际作战时,仅靠随军家属已难以满足需求,此时 “战俘分配” 便成为重要补充 ——1219 年至 1225 年西征花剌子模的战役,便是这一体系的典型实践。
具体内容请移步xi ma la ya da li shi,欢迎shou ti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