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19:31

中山国与藁城

中山武王即中山武公,约公元前414年至前408年在位。
中山武公是中山文公之子,他即位时,中山国刚从晋国的控制下逐渐恢复独立。当时,晋国正处于卿大夫争权的阶段,无暇顾及中山国,这为中山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山武公率领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他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使中山国开始崭露头角。但中山武公立国仅仅六年,根基不稳,国力尚弱。

中山国版图/图中“蒿”为“藁”之误
中山武公去世后,中山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动荡。后来中山桓公即位,他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于公元前381年在齐国的支持下重新复国,迁都灵寿(今平山县三汲)。桓公复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发展经济,加强国防,使中山国的国力得到迅速提升,中山国再次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
然而,中山国的强盛并没有持续太久。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武灵王时期,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国家实力大增。公元前308年,中山王去世,幼主初立,赵武灵王趁中山内政不稳之际,发兵攻打中山。此后,赵国又多次进攻中山国,中山国虽然进行了抵抗,但因国力逐渐衰弱,最终在公元前296年,中山国都灵寿陷落,中山王逃到齐国避难,赵国另立胜为中山国新君。公元前295年,中山王死于齐国,赵国扶植之君被遣送至肤施(今陕西榆林南),中山国灭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山国与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