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19:32

1962年,尚未出阁的连方瑀,在金门前线的留影,几年后嫁给了连战


这是方瑀1962年,在金门留下的照片。
此时,她年纪刚刚19岁,长得亭亭玉立。
这一年,方瑀在“第三届选美大赛”上,夺得桂冠。跟着主办方的组织,前来金门慰问。
天生丽质却不愿做“花瓶”

方瑀的出身家境挺好,算得上是书香门第。
父亲方声恒是麻省理工的物理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大学教书,母亲也是一个中学教师。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方瑀从小就养出了一股典雅的气质。
1962年夏天,台北举办第选美比赛,大二的方瑀在同学的鼓励下,也参加了。
当天,19岁的方瑀穿着月白色旗袍走上舞台,非常惊艳,最终夺了冠军。
次日,方瑀穿着校服返回到大学上课的画面,被报纸用《冠军小姐的日常》标题热炒。
闻着热度,当时有三家化妆品公司,争着邀请方瑀作为自己的产品代言人。
然而都被方瑀婉拒了。她知道,自己要做的不是“花瓶”,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求学。
嫁给连战

方瑀摘 得“选美”桂冠”后,第二年就赴美留学了。
1964年,她在芝加哥机场,被记者认了出来,引来很多人的簇拥。
正当方瑀得手忙脚乱时,身后突然有人接过皮箱,回头看去,竟是久未谋面的连战。
此时,连战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
方瑀和连战从小就认识了。
两家的父母有些交情,方瑀童年时,随着父母去过几次连家。
不过连战的年纪比方瑀大八岁,所以当年并没有怎么一起玩。
时隔多年重逢,方瑀才惊觉 “邻家哥哥” 已长成儒雅学者。
两人谈起了过往,彼此有了好感,之后便交往了起来。
然而起初,连战的父母并不太认可方瑀。
方瑀父母也劝她: “选理工男更稳”。
因此,方瑀在那段时间,减少了和连战的联系,有意疏离。
这让连战很着急,此时他已经深陷情网。
为此,他决然地中断博士学业,买了机票回到台北,追到了方瑀家。

连战父亲知道后,急忙亲赶来方家。为了让连战续上学业,最终让两个孩子先订婚。
1964年秋天,21岁的方瑀,与29岁的连战完成订婚,仪式极简。
到了第二年,连战博士毕业,两人才正式举办了婚礼。
连家家世

连家,在当时的台湾,算得上是非常显赫。
连战的祖父叫连雅堂,他出生在日占时期的台湾,而他出生之前,家族已经是台南大富商。
连雅堂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后来还担任了《台澎日报》的主笔,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撰写了《台湾通史》。
这部史书以 “台湾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为主旨,被当时的章太炎赞为 “民族精神之所附”。
此外,连雅堂在1905年,途经厦门,加入了同盟会。
1914年,他自我要求脱离日本国籍,恢复中国国籍。
他在文中写道:“具呈人连雅堂,原籍福建龙溪乡马崎社…… 呈请许可复籍……”。
这种对祖籍的认同,一直在连家相传。
2006 年,连战携家人回乡寻根祭祖,就是延续了祖父对“根”的坚守。

连战和父亲连震东合影
而连战的父亲连震东,早年留学日本学经济。
1931年,他接受父亲的要求,投奔了国民党元老张继,参加抗日。
抗战期间,连震东曾写下一本书:《日寇占领前的台湾》,直言 “台湾必须归复中国”。
抗战胜利后,他还出任台湾省首任台北县长。
此后,连家在经济建设中积累的大量财富,家族也跻身成了台湾顶级富豪 。
朴素自强的婚后生活

1965年,方瑀夫妇婚后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
在别人想象中,连家媳妇生活必定是奢华的。
然而,当时他们夫妻在美国的全部家当,仅有一台二手小电视,和一辆破旧的老爷车。
甚至因出租屋还在装修,他们一度挤在老旧的小旅馆生活。
而方瑀,也从未因 “连家媳妇” 的身份,而放弃学业的追求。

赴美期间,她一边带着孩子,一边读硕士,拿到了明尼苏达大学的硕士学位。
返台后,她在东吴大学教现代文学,总是穿素雅旗袍上课,学生们都为之惊艳。
夫妻情深

直到1993年,考虑到丈夫事业逐渐繁忙,方瑀才辞去了职务,重心转到了家庭。
夫妻两人各有分工,相濡以沫。
有一次,连战曾因心脏问题住院,术后需要密切监测体征。
方瑀特意定了每小时响一次的闹钟,夜里起身查看他的体征,还细致地记在小本子上。
连子女后来回忆:“爸爸住院那段时间,妈妈瘦了一圈,却从不让我们替班 ”。
这大概是因为,方瑀想要让丈夫醒来时,总能在第一时间见到自己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962年,尚未出阁的连方瑀,在金门前线的留影,几年后嫁给了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