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19:32

他是中国电影第一美男,曾三婚三离,晚年凄惨的民国小生

都知道民国时期有不少美女,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和军统头子戴笠有过一段“桃色故事”的胡蝶了。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民国时期也有不少电影美男。

白云就是其中之一,甚至有着“中国电影第一美男”的称号,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位美男,不光感情方面十分坎坷,晚年也过得极其凄惨。



1918年的檀香山,杨家大宅里添了个男娃。这家的爹是广东潮州来的华侨,在当地开着甘蔗园,娘是中德混血,金发碧眼,弹得一手好钢琴。这孩子生下来就带着股与众不同的劲头,眼睛像娘的深邃,鼻梁却有东方的秀气。
杨家爷爷抱着大孙子直乐,“这模样生得俊俏,将来准是个惹祸的。”
家里给他取名叫做杨维汉,对这个孩子,从小就没有按照常理养。13岁的时候,他就跟着家人在新加坡住了几年,马来语、闽南语也都学得很快。回到北京后,杨维汉又考上了燕京大学。

那个时候,电影还是新鲜物,上海滩的电影院刚兴起,放的大多都是默片。有回同学拉他去看电影,散场后挤在人群里,有人指着银幕说:“这男主要是再俊点就好了。”杨维汉心里一动,他自小就知道自己长得惹眼,路上总有人回头看,不如去试试?
说试就试,1938年,20岁的杨维汉就揣着路费跑到上海,直奔国华影业。老板张石川瞅了他两眼,又让他对着镜头笑了笑,当场拍板:“留下吧,艺名叫白云,符合你这长相。”
第一回拍戏,白云就演了才子,穿着长衫站在镜头前,他紧张得手心冒汗,可镜头一对准,他就立即转变自己的状态,将角色演绎得十分出色。电影上映那天,电影院外挤满了姑娘,举着他的剧照尖叫,有人愣是把海报撕下来揣怀里。
白云这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上海滩。

红了的白云,很快就成了片场的“活招牌”。导演爱用他,因为他往那一站,不用演就有戏;女演员也爱跟他搭戏,哪怕只是站旁边,也常常会被记者写进绯闻里。



他最出名的绯闻,就是跟“金嗓子”周璇。两人合作《天涯歌女》的时候,不光在戏里爱得死去活来,戏外也走得很近。
周璇那时候正在跟丈夫严华闹别扭,白云总在她失落时递杯热茶,说些宽慰的话。可周璇心里清楚,这男人靠不住,他身边总围着各种女人,今天是舞女送的领带,明天就是名媛给的钢笔。

有一次拍夜戏,周璇等他收工吃饭,左等右等不见人,后来才知道,他跑去舞厅跟人跳舞了。周璇没闹,只是默默把饭盒收了起来。第二天拍戏时,眼睛肿得像桃儿。白云见了,也只是笑笑,递过支口红:“补补妆,镜头里看不出来。”
他这人,看起来好像对谁都热情,却没多少真心。朋友劝他:“差不多就收心吧,找个正经姑娘过日子。”他却总是说:“日子是自己过的,高兴就好。”
谁也没想到,23岁那年,白云还真找了个“正经姑娘”,上海永安公司老板的孙女罗舜华。这姑娘家大业大,穿的是巴黎时装,戴的是钻石手表,嫁给他时,光是陪嫁就装满了好几个箱子。
婚礼办得风光,可婚后没几个月,罗舜华就发现了不对劲。白云天天不着家,半夜回来一身酒气,西装上还沾着别的女人的香水味。有次她去舞厅找他,正撞见他把自己的珍珠项链摘下来,给一个舞女戴上,还笑着说:“比你脖子上的好看。”
罗舜华气得浑身发抖,回家就收拾行李。白云拦着她:“不就玩会儿吗?至于较真?”她甩开他的手,抱着刚满月的儿子说:“你不是过日子的人,我跟孩子走。”

这一走,就去了英国,再也没回来。白云对着空荡荡的屋子,愣了愣,转身又去了舞厅。他好像从没把婚姻当回事,觉得离了谁都能过。
罗舜华走后,白云更没顾忌了。身边的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直到遇见言慧珠。
言慧珠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梅兰芳的徒弟,京剧舞台上的名角,长得漂亮,性子也烈。白云见了她,魂都快勾走了,天天往戏院跑,送花送珠宝,连她登台穿的戏服,都找裁缝做了新的。
一开始言慧珠不理他,知道他名声不好。可架不住白云会缠,又是写情书,又是在她家门口等,最后竟拿着刀说:“你不嫁我,我就死在这儿。”

于是,在1946年,两人在百乐门办了婚礼,轰动整个上海滩。可新婚夜,言慧珠就后悔了,白云半夜收到舞女的电话,竟当着她的面调笑,挂了电话还说:“这只是逢场作戏,别当真。”
后来,言慧珠提着行李走出家门,面对记者的询问,她说:“他心里没家,只有他自己。”这段婚姻,后来成了圈子里的笑柄。后来到了香港,白云又娶了个年轻演员。那时候,这姑娘刚出道,把他当偶像,觉得能嫁给他是福气。
可日子久了,也受不了他的性子。他拿着她的片酬去投资,赔了个精光;跟别的女人打情骂俏,还让她撞见。这个女演员忍了五年,最后只留下张纸条:“你改不了,我也等不起了。”

三段婚姻,都败在他的“风流”上。朋友劝他收敛,他总说:“男人嘛,逢场作戏难免的。”



50年代往后,电影圈新人辈出,白云的戏越来越少。以前是他挑剧本,后来是剧本挑他,有时候只能演个配角,甚至反派。
有回邵氏拍《潘金莲》,让他演西门庆。导演拍着他的肩膀说:“这角色适合你,本色出演。”话里的嘲讽,白云听得出来,可他需要钱,只能硬着头皮接。拍那场调戏潘金莲的戏,他演得太投入,被现场观众喝倒彩,有人喊:“白云,你果然就这点出息!”
他不甘心,想转型当老板,开了家餐厅,墙上挂着他年轻时的剧照,想靠“民国美男”的名气吸引客人。可他不懂经营,厨师换了好几个,账也算不清,没多久就关门了,连桌椅都被债主拉走了。

1966年,白云又跑到台湾,想着换个地方东山再起。可那时他已年近50,脸上有了皱纹,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让姑娘尖叫的白云了。他试着开酒吧,赔了;组歌舞团,演员跑了一半;最后只能在西门町路边摆摊,卖些假手表、旧唱片。
1982年,已经64岁的白云身患重病,生活也日见贫苦,最终在日月潭边自杀。一代“电影美男”,最终因为自己的放纵和风流,落得这样的凄惨下场,也真是令人唏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是中国电影第一美男,曾三婚三离,晚年凄惨的民国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