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代:一个饥饿的、恐怖的、僵化的盛世
四乾隆盛世的出现,有赖于乾隆皇帝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传统人治“明君”的所有技术资源。如果这一盛世出现在汉唐,当然无愧于“伟大”二字。
然而不幸的是,在乾隆出生约200年以前的1522年,麦哲伦就已经完成了环球航行。接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人相继来到中国南面的海域,全球化进程从此开始了。任何国家想永远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
而乾隆所处的18世纪,更是人类历史伟大的转折点。戴逸先生在他的《论乾隆》文中说:“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他在另一部著作《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也提及:“在此以前……地球的底层藴含着庞大的资源和能量,人们一直在探求而少收获。18世纪,一下子得到了打开宝库的钥匙,新的生产力像蛰伏地下的泉水,突然地喷涌出来。工农业产值几百倍、成千倍的增加,物质财富滚滚而来,源源不绝。”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
而这个世纪政治文明的进步并不慢于物质文明。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提出了“主权在民”原则。乾隆皇帝退位后的第二年(1795年),华盛顿宣布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完善了美国的民主政体。18世纪,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把他们关到法律的笼子里。”
英国议会
五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却在做着相反的事情。虽然他的爷爷康熙皇帝都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知道世界上有五大洲,知道有人环绕地球航行过整个地球,但他对世界大势的变化没有丝毫敏感。他视民间社会的活力和自发精神为大清江山永固的最大敌人,集六十年的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民众关进了更严密的专制统治的笼子里。
大清社会各个层面都处于他的强力控制之下:
他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杜绝了皇族、外戚干政的可能,使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安享俸禄,不敢乱说乱动一下。
对敢于反抗的“刁民”,他的态度是一味镇压。老百姓无论被贪官污吏如何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也只能听天由命,不得“越级上访”。对于聚众抗议,他总是强调要“严加处置”,甚至“不分首从,即行正法”。
清朝百姓
对于知识分子,他更是如临大敌。他以超级恐怖的手段,扫除一切可能危及统治的思想萌芽。乾隆年间,仅大的文字狱就出现了130件。连续多年的文字狱运动,如同把整个社会放入一个高压锅里进行灭菌处理,完成了从外到里的全面清洁,消灭了一切“异端”思想萌芽,打造了一个他认为万代无虞的铁打江山。
六
因此,乾隆盛世是逆人类文明主流的产物。
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
然而,乾隆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这一时的成就。
横向对比18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乾隆时代是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纵向对比中国历史,乾隆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权力被剥夺得最干净、意志被压制得最靡弱的时代。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于少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设计出来的盛世。乾隆时代的中国人,是“做稳了的奴隶”,只许有胃肠,不许有头脑。只有这样,大清江山才能亿万斯年。
乾隆皇帝(图片来自网络)
乾隆的“盛世监狱”精心塑造出来的国民,固然是驯服、听话、忍耐力极强,却无法挺起腰板,擦亮眼睛,迎接扑面而来的世界大潮。他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胆小,也普遍缺乏自尊心,自私、冷漠、对公众事务漠不关心。相反,同时期生活在海外的中国移民却活泼、诚实、勤奋、聪敏,而富有创造力。
只有透彻了解了乾隆时代的另一面,对这个时代的得与失进行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估,我们这个民族才算没有白白经历“乾隆盛世”。
【参考书目】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对此,你怎么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