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23:42

美洲白奴:处境比黑奴还要凄惨的一个群体

说起美洲奴隶,大家脑子里跳出的都是黑奴。可没人告诉你,那块自由牌匾立起来之前,有几十万白人,被装进船舱,扔进种植园,活活干成灰。
他们来自英伦三岛,签了合同就等于卖身,吃不饱、打不完、活不久,合同一签就是一条命。有的女孩子,十几岁被骗上船,死在地里连名都没留。
白皮肤没给他们争来地位,倒是成了“更好管理”的理由。这段历史,不在电影里,不进课本里,只躲在账本角落和绞刑柱后头。今天,我们就翻开这页被故意忘掉的账。
“签合同去新大陆”,背后是一条命不要的买卖在17世纪的伦敦街头,站着一群拿不出船票的穷人。他们手上攥着一张纸,叫“契约合同”。签下这纸,就能登上去美洲的船。说是“换个生活环境”,其实是走进另一种地狱。
1607年,伦敦公司在詹姆斯镇落脚,第一批契约白奴随船到岸。这年,北美奴隶制度的序幕拉开。

这些白人,大多是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贫民、债务人,甚至是被掳来的儿童乞丐和轻罪犯。身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签了合同,就归人家管了。
1615年,英国枢密院专门批复,将轻罪犯定期“批量输出”到北美。这不是“劳改”,而是“劳役买卖”。到1775年为止,至少有5万白人被装进船舱,送去殖民地劳动。这些人进不了议会,也不会进家谱,全都成了没有姓名的“货物”。
船还没开,代价就开始算了。这些“契约奴”签的合同是5年起步,长的十几年。合同一生效,主人便拥有他们的身体使用权。

白奴没有工资,没有自由,不能结婚,不能迁居。说到底,他们只是一种可以转卖、出租、继承的“活资产”。
更惨的是,连这种“买卖自由”也未必真能落到他们头上。因为在航行途中,他们很可能就死掉。
每趟穿越大西洋的船,死亡率高达50%。关在甲板下的白奴长时间吃不饱,喝不净,生病没人管。死了就丢海里,连记录都没有。唯一能证明他们存在的,是买家的账本:损耗率按比例计算。

这不是过渡,这是起点。这些白人并不是因为愚昧才签合同,而是根本没得选。一张船票,换的是命;一份合同,押的是人生。
死里逃生后还不能喘口气,等着他们的,是更紧的枷锁。
地到岸,命到头:白奴活着比死还难白奴的日子,从上岸那天起,就只剩干和打。
契约奴被拉进种植园、矿山、港口、农场,干的是最苦的活,受的是最狠的管。奴隶主手里有契约,就是“合规鞭打”,不叫虐待,叫执行。
资料记载,弗吉尼亚一名白奴男子,仅因“调戏女仆”,被活活钉住耳朵,绑在柱子上晒了四天四夜。这不是特例,是常规惩罚。白奴受到的身体伤害,远高于同期的黑奴。

原因也直白:黑奴是终身财产,用久点划算;白奴合同到期就跑,趁着还是“自己人”,先榨干再说。
白奴不仅不能休息,连活着的权利都是附加项。生病了,没人医治;想逃跑,直接追捕;合同期满想讨自由,还得看主人心情。主人可随意“延长合同”,理由是“违纪”。违纪怎么判?也是他说了算。
而白奴的反抗几乎没有空间。联邦制未立,法庭听命于奴隶主,契约白奴连人身控诉都没资格提出。在十八世纪的美国殖民地,白奴打官司等于自投罗网。

当时流行一句话:“白奴不是白人,是另一种人。”这句话出现在奴隶主的训诫书里,也写在殖民地的劳工档案上。在身份制度下,他们连“人”的定义都排不上号。
更恶劣的,还有繁殖契约。女性白奴遭受长期性侵后诞下孩子,孩子归奴隶主,合同自动延期。她们既是工具,也是商品。这些女性甚至被迫卖身供养其他白奴工友。
这群人在系统性压榨下,活得比牲口没尊严,也比黑奴少一线“持久性价值”。当时很多奴隶主曾公然表示:“对待白奴,要在合同期内收回全部成本。”

这就是资本主义早期的“风险控制”:产品不行可以退,奴隶不听话就换,白人身份不保值,那就当成一次性消耗品。
不过,这群“人下人”,终究还是要翻身的。接下来,他们做出了一件让整个新大陆都记住的事。
奴隶戴枪上战场,白人总统都得悬赏抓他们压到极限,不反不是人。
最早爆发的反抗,是1676年。弗吉尼亚州的白奴和农民联合起来,发动“培根起义”。起义持续三个月,攻占殖民地首府詹姆斯堡。殖民政府派军镇压,白奴被批量绞死。这是北美历史上首次以白人奴隶为主力的武装暴动。
随后几十年,波士顿、纽约、南北卡等地起义不断。白奴、黑奴、穷工人、流民组成临时联盟,攻击庄园、烧毁契约、夺取物资。这些行动虽然多被镇压,但对北美殖民统治构成巨大威胁。白奴暴动次数超过17起,几乎覆盖整个殖民地东岸。

真正让局势爆裂的,是1775年崩克山战役。
这场战斗是独立战争初期的标志性战役。参战的两万民兵中,大量来自契约白奴与底层白人农工。他们拿起枪,成了打英军的先头部队。他们不是为了主权,是为了不当奴隶。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本人就奴役白奴。他在同一年,发布悬赏公告,通缉8名“逃亡契约工”,其中多人曾服役于其弗农山庄。
这些人,白天在战壕拼命,晚上却还要被贴大字报通缉。

资料明确记载:华盛顿曾在报纸上刊登“逃奴启事”,悬赏追捕自家白奴,明码标价。
这些事实早被历史档案记录,只是鲜有人愿意翻出来讲。
白奴制度的废除,并非因为“人道主义觉醒”,而是制度受到了无法收拾的反抗压力。到19世纪初,美国不得不修改合同法,逐步取消债务劳役制度,白奴制度正式终结。

这段历史,美国教科书没写,好莱坞也没拍。但他们的确存在。他们活过、战斗过、死过。他们不是英雄,也不是“受害者”标签上的图标,而是资本机器最底层的磨刀石。
美洲的光辉,是在这堆磨过骨头的石头上打下的火。
参考资料:白奴制度.百度百科.
92期:百万白人曾被贩卖为奴.新浪历史.2014-07-30.
鲜为人知的白奴制度:美国国父华盛顿曾役使白奴.中国新闻网.2009-04-2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洲白奴:处境比黑奴还要凄惨的一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