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向被查官员通风报信遭贬谪
乾隆三十三年(1768)四月,纪昀(字晓岚)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正值春风得意之时,不料在这年秋天,纪昀即被乾隆帝贬谪,发往新疆乌鲁木齐军中效力。这可不是皇帝喜怒无常,而是纪晓岚确实触犯了大清法律。这年夏天,乾隆帝得到报告,说历任两淮盐运使均有贪腐行为,大为震怒,下令查办涉案官员,并查抄已经告老还乡的卢见曾家,将其财产充公,因为他曾任两淮盐运使多年。
朝廷查封卢见曾的廷寄是在六月二十五日才发出的,而在此前十余天,卢见曾已得到消息转移了家财。上门查抄的结果是:金银首饰一件没有,连衣服都没有几件。查抄官员向乾隆帝一汇报,乾隆帝大怒:这明明是有人给他通风报信了呀!下令严查。负责查办的是管礼、兵、吏、刑部大学士刘统勋。这一查不要紧,把纪晓岚查出来了。
原来,这纪晓岚与卢见曾是姻亲: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女儿的婆家要被查抄,纪晓岚知道了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就把消息透露出去了。纪晓岚与卢见曾的关系在朝中不会是什么秘密,所以,只要有人泄露消息,纪晓岚跑不掉是第一个被怀疑对象。
《清朝野史大观》中收录一则故事,说纪昀被谪是因为得罪了和珅。和珅家建了一个亭子,请纪昀给题写个亭额。纪昀题了两个字:“竹苞”。和珅挺高兴,把它张挂起来。乾隆帝见了这两个字,笑着对和珅说:“纪昀这是骂你呐,说你们家个个是草包!”和珅听了不由得又羞又恼,把纪昀怀恨心中。不久,两淮盐运使案发。卢见曾因喜欢交往读书人,“多所馈赠”造成公款亏空,朝廷决定抄没其家产。纪昀得到消息后,派人给卢见曾送去一信。卢见曾收到信后拆开一看,其中没有一字,只有茶叶少许,外有面糊加盐封固。卢见曾诧异之余,悟出了其中含义:“盐案亏空查抄”。于是尽快将家中余财寄存于他处,来抄家的扑了空。和珅派人追查,得知透露消息之人是纪昀,于是报知了皇帝。乾隆帝召见纪昀,当面责问他泄露消息、通风报信之罪。纪昀极力否认。乾隆帝说:“人证确凿,你还想抵赖!朕只问你,是如何传递消息的!”纪昀只好如实交代,并摘帽叩头说:“皇上严于执法,合乎天理之大公;臣惓惓私情,犹蹈人伦之陋习。”乾隆帝听了一笑,觉得他言辞得体,便从轻发落:谪戍乌鲁木齐。
——这段故事大半是不真实的。首先说,卢见曾的案情表述不准确,这事就不展开说了。其次,乾隆三十三年,和珅还未发迹。这一年,十八岁的和珅参加顺天乡试落了榜,第二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此时纪昀已经到新疆了。再其次,纪昀给他的姻亲传递个消息,用不着拐弯抹角地打哑谜。真实情况是,纪昀把消息透露给女婿卢荫文,卢荫文随即便派人通报给了他祖父。
这个故事唯一真实的,是乾隆帝确实对纪昀从轻发落了。个中原因,大概是乾隆帝爱惜纪昀的才能吧。三年后,纪昀被召了回来,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