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被害后,他的儿子改姓,如今成台湾第二大姓,总人口200万
说起中国姓氏的那些事儿,总有几家让人觉得特别有故事。比干这名字,搁在历史书里就是忠臣的代名词,商朝末年那会儿,他为了国家直言不讳,结果落了个惨死的下场。可没想到,他的血脉没断,反而因为一次改姓,衍生出如今全国都响当当的林姓,尤其在台湾,成了仅次于陈姓的第二大姓,人口快200万了。
林姓这支,从中原起步,一路南下,落地生根,到今天在岛上占了八分之一的份额,里面藏着多少移民的酸甜苦辣?
比干的忠义与家族断续比干这人,搁在商朝王室里算得上实干派。他本名王子干,文丁王的庶子,帝乙王的弟弟,纣王的叔叔。封地在比邑,那地方今山西汾阳一带,但他没去那儿养老,而是留在朝歌辅政,当了少师,管农事军备啥的。
商朝后期,纣王越来越不像话,宠佞臣,杀忠良,比干看不下去,就连续三天上谏,点明纣王的各种毛病,从赋税重到军纪散,全都捅破了。纣王气急败坏,说什么圣人心有七窍玲珑,就下令剖心杀了比干。那是公元前1047年的事儿,比干就这样没了,尸体扔在荒野,家族也遭株连。
纣王这家伙,杀完人还不罢休,下令追杀比干全家。比干的妻子陈氏当时怀着身孕,带着婢女仓皇逃出,躲进了牧野的长林山里。几个月后,她在那儿生下儿子,取名泉或坚,反正就是林坚这号人。周武王灭商后,公元前1046年,派人找比干后人,陈氏抱着孩子现身,讲了比干的忠义。
武王感念,封林坚为河清公,食邑博陵郡,还赐姓林,就因为他们母子藏身在长林里。这么一改,子姓比干一支就成了林姓的太始祖,河南卫辉也成了林氏的祖根地。比干的墓在那儿建起,成了天下第一庙,唐太宗时还列为国家祭祀规制。
林坚在博陵郡安顿下来,东汉时,林氏已经成当地大族了。比干的忠烈事儿,史书上记了不少,《史记》里提过,《通志氏族略》也详载。林姓从这儿起步,尊比干为始祖,堂号叫西河林氏,因为后来迁到淇河西边。家族谱系上,林坚是开林始祖,他的后代散开,慢慢融入周朝体系。
比干被害那段,成了林姓的精神脊梁,后人修谱时,总把这事儿放首位,提醒大家根在忠义上。搁今天看,这家族断续的过程,就跟很多老姓氏一样,靠着血脉和家训熬过来的。
从长林到博陵的姓氏新生林坚得了封邑后,林氏在北方站稳脚跟。博陵郡那地儿,河北安平一带,田肥水美,林坚的后代管着赋税军务,日子过得还行。东汉末年,北方乱套了,董卓进京,曹操统一北方,战火烧得人四处跑。林氏一部分人跟着大流南迁,渡过长江,到了南方。
西晋永嘉之乱时,公元304到316年,胡人南下,晋室东渡建康,林禄这支林氏就随军去了。林禄是林坚的五十一世孙,公元289年生,晋元帝封他招远将军,后来升远招将军、河浦太守,公元356年死在莆田,墓在九龙岗。
林禄的五个儿子,恭、晖、畅、期、雅,号称五马南驰,分居莆田北螺村,从这儿开始,林氏在福建扎根了。莆田那地方,海边山多,林氏开垦坡地,搞渔业农耕,渐渐成了望族。林禄被尊为入闽始祖,他的后代遍布福建沿海,建村落,修祠堂。
宋代时,林氏更出彩了,莆田九牧林氏出了林默,也就是妈祖。她生于公元960年,北宋末羽化,民间信她护航海,宋高宗封灵惠夫人,后来历朝加封36次,到清同治年升天后。妈祖这事儿,让林氏在闽南名声大噪,祭典跟祭孔、黄帝陵并称三大祭典,每年三月二十三,湄洲岛上热闹得不行。
林姓的三大源头里,比干这一支最重,子姓林氏远祖黄帝,近祖商契,比干是关键节点。姬姓林氏是周平王后裔,曹姓林氏出自曹国,但比干支在南方最盛。福建林氏从晋代南迁后,发展快,宋元时已是大族。
明清时,福建人口爆棚,海禁松了,林氏开始往外走,广东、海南、江西、浙江都有。林氏修谱传统强,莆田林氏有家谱传下来,记着从林坚到林禄的谱系。比干被害后,这姓氏新生,就靠着这些迁徙和适应,硬是把一家子从灭门边缘拉回来,成了南方大姓的底子。
闽台林氏的迁徙与繁盛明朝中叶,福建林氏渡海去台湾的浪潮开始了。最早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公元1662年,带了不少福建兵将,林氏占一票。清康熙二十三年,1664年,开台湾府,林氏移民跟上,定居彰化、台南一带。
乾隆年间,林应寅从漳州来台,乾隆四十三年,住新庄,后来迁大嵙崁,今桃园大溪。林本源家族就是从这儿发迹的,板桥林家,清代富商,建林本源园,台湾五大家族之一。林家祖籍漳州龙海角美杨厝村,迁台后联姻海内外,华南金石台塑集团就是后人办的。
台湾林氏多从福建莆田、漳州来,闽南籍移民比例高,所以有陈林满天下的说法。林氏在岛上开垦,搞糖业、米业,家族企业多。雾峰林家,林献堂那支,保台卫国,办林氏宗庙。
林氏渡台后,第一件事儿就是续宗谱,林庆同家族典型,先祖凯公来台,修谱记迁徙路。台湾五大家族里,林氏占两个,板桥和雾峰,都福建漳州出。连城林氏迁台的也有,泰德、掌德等,客家林氏混进去,添了活力。
清代台湾中部开发,林氏宗族出力大。彰化、云林、南投,林氏村落多,修水利,建学校。林德鹤和林东山支系发展好,跟台中林氏宗庙关系紧。林氏在台湾的繁衍,靠着家族互助,渡过瘟疫、台风啥的。
妈祖信仰也带过去,台湾妈祖庙多,林默后裔泽被两岸。林氏在福建的根深,在台湾的枝叶茂,到民国时,已是岛上中坚力量。迁徙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林氏适应力强,从中原到闽南,再到岛屿,一步步走稳。
今日林姓的全球足迹搁到现在,2025年,林姓在全国1440万人,排第18位,福建最多,占全省一成,莆田林氏户籍45万,近七分之一。台湾林姓188万出头,占总人口8%,稳坐第二,仅次陈姓251万。
内政部户政司数据,2023年就这样,2025年估计差不多,前十大姓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占一半多。台湾学校宗庙供林放像,他是比干十二世孙,提醒后人根源。
林姓海外也多,美国加拿大法国东南亚都有,比干后裔散布全球。广东有海南林氏,安徽江苏有江浦林氏,河南湖北光州林氏。马来西亚林木生集团,1928年林伙去南洋,成房产王。
林氏社团建得早,聚会续谱,保持血脉。河南卫辉比干庙,每年春秋祭祖,海外林氏飞回来,场面大。林姓这总人口200万在台湾,听着多,但散开看,就是一个个家族的故事,从比干的忠,到林坚的赐姓,再到闽台的开枝,逻辑上就是适应和传承。
台湾林姓明星多,林志玲、林依晨啥的,红两岸三地。妈祖祭典,福建广东港澳台信的,林默那支,护佑渔民,成了文化符号。林氏家训,饮水思源,搁今天也接地气,提醒人别忘根。
总的说,林姓从改姓那天起,就注定是迁徙型家族,走到哪儿都带点中原的硬气和南方的韧劲。这200万台湾林姓,不是数字,是三千年血脉的延续,值当细品。
2025年,林姓总人口大陆加台湾超1600万,海外百万,全球足迹广。林姓人聊天,总爱提祖宗,这不光是炫,是种文化自信,是两岸血脉相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