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4 19:42

国庆访圆明园记:重忆三一八烈士

前言
去圆明园只打卡断壁残垣?不要错过藏?在九州清晏的“三·一八烈士公墓”!那才是最该拜的地方。
当我们为圆明园的焚毁愤慨时,是否还记得1926年那批手无寸铁、为护中华尊严牺牲的普通人?若鲁迅笔下的“真的猛士”看见如今的墓园,会觉得这段历史被好好铭记了吗?
十月一日国庆节,我与老伴儿驱车前往一亩园娘娘庙,抵达后却得知当日不开放。略有遗憾之余,我们转而前往与之仅一墙之隔的圆明园,权当换种方式感受节日里的历史厚重。
从藻园门入园后,我们沿着观光大路向东而行,沿途掠过“长春仙馆”“正大光明”“勤政亲贤”等遗址,那一片片渐渐变黄的浓密的草,将这些曾经的殿宇的遗迹完全掩盖,只有被特意安放的随形天然巨石上刻着的殿名,仿佛仍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正大光明殿遗址

长春仙馆遗址
随后我们抄近路直奔核心景区“九洲清晏”——此行我有个特别的目的,便是拜访坐落于此的“三·一八烈士公墓”。
这座公墓静卧在圆明园九州景区内,位于后湖环湖九座人工岛最南端、九州清晏的中心位置,与周遭的遗址氛围相得益彰,更显肃穆。它是为纪念1926年3月18日反帝爱国运动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由当时的北平特别市政府于1927年3月18日立碑,承载着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回溯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不平等条约、撤出外国军舰以捍卫中华尊严,在李大钊同志的领导下,数千爱国人士齐聚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广场请愿。令人愤慨的是,面对手无寸铁的民众,段祺瑞执政府军警竟悍然武力镇压,当场造成刘和珍、杨德群等47人遇难、近200人受伤、60余人失踪,这便是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

三·一八烈士公墓展板
这段历史,对每一个接受过高中教育的中国人而言,都不算陌生。我至今清晰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三家店铁中读高中时,一次语文课上,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石志刚先生,在教室过道里缓缓踱步,用他那极具磁性的男低音,逐字逐句诵读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那一刻,文字的力量与历史的沉重交织,这篇文章与“三·一八惨案”一同,深深镌刻进了我的记忆。
pic/1nfzmuabcm1.jpg
三·一八烈士公墓展板

走近墓园,一座高大的六棱柱形石碑赫然矗立,瞬间让人敛声屏气。碑身正面,“三一八烈士公墓”七个金色篆字庄重醒目,落款“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八日北平特别市政府立”清晰可辨;基座的正南面与西南面,镌刻着时任北平特别市市长何其巩亲笔撰写的“三一八烈士墓表”,字里行间满是对烈士的缅怀与敬意;基座其余几面,则详细记录着当时可考证的39位殉难烈士的姓名、籍贯等信息,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炽热的爱国故事。
pic/rxxafeqsyhb.jpg
三·一八烈士公墓纪念碑

短短半小时的停留,比逛遍遗址更让人难忘。离开时再回头望,只觉得这墓园,比园内任何景致都更有分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庆访圆明园记:重忆三一八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