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4 19:44

明初四大恶王,到底有多恶贯满盈

作为皇帝的儿子,应该说是高高在上,锦衣玉食,衣食无忧。生活不知道要比普通老百姓优越多少倍。可是有句话叫做“饱暖思淫欲”。在物质条件满足之后就开始有其他的想法了。朱元璋的诸多儿子当中,有才华横溢,雄才大略者,如朱棣、朱橚、朱椿、朱柏等人,但是也有恶贯满盈者,他们作为一地之藩王,却不拿百姓当人看,霍霍当地。其中秦王、鲁王、代王、伊王四个人就是那个恶贯满盈者,他们被称为明初四大恶王。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四王的恶。
1、秦王朱樉朱樉是朱元璋的嫡次子,生母为马皇后,在洪武三年(1370 年)15 岁时受封秦王,成为明朝开国首位秦王,位列 “九大塞王” 之一。洪武十一年(1378 年)西安秦王府建成后,他正式就藩镇守关中,执掌西北军事大权,一度承载着朝廷镇守边疆的期望。
然而这位身负重任的藩王,却在封地陕西上演了一系列暴虐无道的行径,成为百姓口中的 “人间魔王”。他不仅因妒忌逼死侧妃邓氏,还长期囚禁正妃王氏,每日仅供给腐坏食物;对仆从更是滥用私刑,割舌、雪地活埋、绑树饿毙、火烧致死等酷刑让王府上下人人自危。在对外征讨与统治中,他掳走 150 名女童,阉割 155 名男童致多数死亡,强掳孕妇、纵兵劫掠,逼得百姓卖儿鬻女。他还违抗朱元璋休养生息政策,强征军民大兴土木建亭台池塘,甚至私制五爪龙床、皇后服饰僭用天子仪制,连年强征重税,数百百姓跪求减免时,他竟下令殴打,当场打死老人并拘捕近百人。

朱樉
朱樉的暴行激起了强烈的民怨,军民因重税陷入 “困窘至极” 的境地。最终在 1395 年,三位忍无可忍的老妇在其饮食中下毒,结束了他的统治,此事被民间视为 “除暴之举”。对于儿子的所作所为,朱元璋的态度从最初的期望逐渐转为绝望,多次下诏怒斥其 “蠢如禽兽”“不晓人事”,1391 年还将其召回京师问罪,处死帮凶邓妃并削减其葬礼规格。
朱樉死后,朱元璋赐谥 “愍”(含贬义,意为 “在位遭难”),在祭文中直斥其 “荒淫酒色,死有余辜”,还公开列出其 28 条罪状,称 “尔虽死矣,余辜显然”,父子情分荡然无存。作为明代唯一被毒杀的亲王,朱樉集藩王之权与人性之恶于一身,其暴行折射出皇室权力监管的失效。如今他的墓留存于西安长安区明秦藩王陵群,仅余石像生昭示往昔威权,而 “愍” 的谥号成为历史对他 “哀其不幸,怒其不仁” 的最终定论。
2、鲁王朱檀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生母为郭宁妃,自幼备受宠爱。洪武三年(1370 年)四月,出生仅两个月的他就被封为鲁王,成为朱元璋分封时年龄最小的皇子,封地定在山东兖州。洪武十八年(1385 年)十月,15 岁的朱檀成婚,携王妃汤氏(信国公汤和之女)正式就藩兖州。然而这位曾承载期望的皇子,到任后却迅速堕落。他迷信道教方术,为炼制 “长生丹药”,派宦官强掳兖州民间男童阉割取器官作药引,受害者包括平民和军中子弟,许多幼童被阉后因感染死亡,当地孩童 “藏于床底不敢出”。他还强征民力修建豪华园林,终日沉迷享乐荒废政务,甚至私自出城炼丹违反《皇明祖训》,更纵容王妃汤氏参与暴行,为搜罗药材加重赋税,致民生凋敝。

朱檀
朱檀的恶行让兖州百姓视王府为魔窟,孩童见宦官便 “惊匿床底”,民间称他们为 “食人妖魔”。朱元璋得知后震怒,1387 年将夫妇召回南京问罪,赐死王妃汤氏,对朱檀施以 “髡刑”(剃光须发)以辱代罚。但朱檀并未悔改,续娶汤氏之妹后仍我行我素,最终因长期服丹药中毒,双目失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全身溃烂暴毙,年仅 20 岁。朱元璋赐其恶谥 “荒”,意为 “昏乱无德”,祭文痛斥其 “荒唐误国,死不足惜”,同时公开罪状警示其他皇子。讽刺的是,朱元璋虽怒其恶行,却念及亲情仍以厚葬,其墓位于九龙山风水宝地,出土包括唯一存世明初亲王九旒冕在内的逾千件文物。朱檀以 “好文礼士” 之名受封圣贤之地,却沦为虐童魔王,恶谥与厚葬的矛盾,不仅成为明初藩王教育失败的缩影,更折射出朱元璋作为父亲与君王的复杂心态。
3、代王朱桂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生母为郭子兴之女郭惠妃,作为明初九大塞王之一,肩负镇守北方边防的重任。他 4 岁时初封豫王,封地南昌却未就藩;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改封代王,同年正式就藩山西大同。朱元璋为示器重,安排他迎娶徐达次女,将国防重镇大同交其镇守。然而这位身负戍边重任的亲王,在大同却上演了数十年的暴虐统治。他因琐事随意虐杀平民,剥皮焚尸、挖眼割舌等酷刑层出不穷,甚至有 “每杀一人置尸床上同寝,至腐烂方舍” 的变态行径。出游时纵兵劫掠数百里,强征军民财物致大同 “国人甚苦”,还私役军民大兴土木,违抗休养生息政策。更因宠妾徐氏挑拨,长期虐待嫡子朱逊煓致其 25 岁早逝,纵容侧室以酷刑残害侍女,种种恶行引发军民强烈不满。

朱桂
朱桂的暴行让大同百姓视其为 “食人妖魔”,孩童见王府宦官便 “惊匿床底”,民间流传 “大同军民苦朱桂久矣”,百姓多次拦轿赴京告状,通过逃亡、诉冤等方式反抗。朱元璋时期仅记录其打死千户等个案,未施重罚埋下隐患。建文帝 1399 年以 “行为不轨” 将其废为庶人,朱棣登基后虽复其王位,却列 32 条大罪斥责,最终削夺护卫兵权。讽刺的是,明英宗竟赐谥 “简”(意为平易宽厚),与真实暴行形成尖锐对比。朱桂能成为 “不死恶藩”,得益于三大矛盾:大同戍边需求让朝廷投鼠忌器,徐达家族的姻亲庇护使其获容忍,72 岁高龄熬过六朝成为朱元璋最长寿之子。他的一生不仅是明初藩王暴虐统治的缩影,更折射出皇室权力监管的失效与 “遮丑” 心态,其恶行虽未遭致命惩处,却在民间留下千古骂名。
4、伊王朱㰘朱㰘是朱元璋第二十五子,生母为朝鲜贡女葛丽妃,作为洪武朝最年幼的受封皇子之一,3 岁时便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受封伊王,封地定为河南洛阳。因靖难之役影响,他直到永乐六年(1408 年)20 岁时才奉明成祖朱棣诏令正式就藩洛阳。然而这位年轻藩王在洛阳的六年统治,却成了当地百姓的噩梦。他以 “选侍女” 为名强掳数百名民间幼女,最小者仅 10 岁,多数被虐待致死;纵容家奴昼夜劫掠民居,甚至白日当街凌辱妇女,留下 “伊车过处,红妆尽泣” 的民谣。更以滥杀取乐,在闹市将平民当作箭靶,“射中者赏,毙命者弃”,还因琐事活剥宦官皮张挂于王府门廊。他强征 5 万民工扩建王宫,致逾千人累死坠亡,尸骨竟被填作地基,又私占 20 万两地方税银,甚至当街鞭打知府、强占孔庙学田建跑马场,恶行罄竹难书。

朱㰘的暴行让洛阳百姓视其为 “活阎罗”,民间流传 “宁逢山贼,莫遇伊车” 的血泪控诉。百姓只能以暗凿王陵石兽、偷埋污物于王府地基等方式无声抗争,直到 1414 年他暴亡后,全城焚香庆贺三日,官府也无法禁止。朱元璋对这个幼子格外纵容,赐富庶封地却未配贤良辅臣,临终还叮嘱朱允炆 “善护之”,埋下暴政隐患。建文帝登基后虽接官员血书控诉,却因靖难之役无暇处置。朱棣继位后三次训诫无效,1410 年下诏斥责其 “虐民僭礼,蠢如猪彘” 并削夺护卫,但未能阻止其暴行。1414 年,24 岁的朱㰘 “肤裂流黑血” 暴亡,朱棣仅冷淡批示 “以庶人礼葬”,默许民间毒杀传言。朱㰘的短暂一生,既是朱元璋溺爱纵容的恶果,也折射出明初藩王权力失控的弊端,而 “活阎罗” 的恶名与百姓的欢庆,成为历史对他最深刻的审判。
小结:
明初四大恶王暴行骇人: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在陕西虐杀仆从、强征150女童与阉割155男童致多数死亡,终被三老妇毒杀,朱元璋赐恶谥“愍”并公开28条罪状;鲁王朱檀(第十子)于山东兖州阉割男童炼丹,致幼童“藏于床底”,朱元璋怒施髡刑、赐死王妃,其双目失明溃烂而亡后仍得恶谥“荒”;代王朱桂(第十三子)在大同剥皮焚尸、纵兵劫掠,建文帝废其为庶人,却因戍边需求被朱棣复爵,竟得美谥“简”;伊王朱㰘(第二十五子)在洛阳强掳幼女、当街射民为靶,百姓“宁逢山贼莫遇伊车”,暴亡时全城庆贺,朱棣冷以庶人礼葬。四王暴行折射朱元璋父子矛盾——既痛斥“蠢如禽兽”,又纵容幼子(如临终嘱托护朱㰘),其权力失控与监管失效终使藩封沦为魔窟,而“活阎罗”“食人妖魔”等民间血泪控诉,成为历史对皇权之殇的最锐利审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初四大恶王,到底有多恶贯满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