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那么矮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学者表示:秦始皇长城把欧洲害惨了
长城那么矮到底防住了啥?还不到5米高,随便一翻身就爬过去了,西方专家却说:秦始皇一个长城,把隔壁欧洲害惨了。别瞧不起这“矮墙”,它不仅挡住了匈奴人的马蹄,还把欧洲“坑”得差点丢了半条命!
长城跟欧洲到底有何联系?为啥说它害了欧洲?
当年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看起来工程宏大,其实秦长城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高大上——高的地方大约5米,矮的地方甚至不到3米。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高度似乎一翻就能过去,怎么能挡住凶悍的匈奴骑兵呢?
关键在于:长城防的不是人,而是马!
游牧民族最厉害的是骑兵突击。当他们遇到3米高的城墙时,人可以试着爬过去,但马匹绝对过不去。
这样一来,威风凛凛的骑兵就变成了普通步兵。而一旦失去了机动优势,游牧民族就不得不面对秦朝训练有素、数量占优的正规军。
秦始皇用长城拖住匈奴的快攻,再派重兵防守,一下子扭转了局面。
蒙恬将军当年带领30万大军攻打匈奴时,就用的是“一边打一边修”的策略,把原来六国的旧城墙都连了起来,变成一条万里防线。
蒙恬不仅修城墙,还建立了一整套防御系统:烽火台传递消息,关隘控制通行,驻军随时支援。
匈奴人打不破、绕不过,最后被赶出了河套地区。
但真正的大戏,这时候才刚刚开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长城没人守了,匈奴又杀了回来。但等到汉朝强大起来,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再次以长城为基地,北击匈奴、西通西域,把匈奴打得四分五裂——一部分投降了汉朝,另一部分只好往西跑。
而这,正是欧洲灾难的开始。
这批北匈奴残部一路往西,先后征服了康居、粟特等中亚国家,然后继续向西推进。
很快,他们遇到了欧洲边缘的阿兰国。这个小国根本挡不住匈奴骑兵,国王被杀,老百姓只能乖乖投降。
那时候的欧洲正乱着呢: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打得你死我活,压根没把这群从东方来的游牧部落当回事。可匈奴人趁机壮大,还建立了 “匈人帝国”。
他们先把刚崛起的日耳曼人打得哭爹喊娘,逼着日耳曼人往罗马帝国逃;接着又挥师多瑙河,跟罗马军队正面硬刚。
罗马士兵平时练的是排方阵,哪见过匈奴人骑着马绕着圈射箭的打法?一下子就慌了神,没打几回合就投降了,还得年年给匈人送粮食、送钱。
公元450年,十万匈人大军渡过莱茵河,横扫高卢地区。如果不是第二年沙隆战役的惨胜,整个西欧可能都会落入游牧民族之手。
欧洲历史学家后来回想这段历史,都后怕不已:要不是匈人首领阿提拉突然病死导致内乱,欧洲文明会不会完全被游牧民族改写?
今天,当我们站在长城上望向北方,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历史的蝴蝶效应”。一堵墙,改变了两大文明的命运:东方获得了延续文明的机会,西方却承受了民族迁移的冲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