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06:34

豫剧皇后陈素真冤案始末,省委亲自为她翻案

1948年的兰州双城门外,一座芦席篷搭成的豫剧院终日人声鼎沸。

彼时的陈素真已凭借《三上轿》《宇宙锋》等剧目红遍中原,却因时局动荡辗转至西北演出。她未曾料到,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将成为她艺术生涯中最具争议的驿站,亦埋下了一桩需要省委亲自介入方能厘清的历史公案。

兰州那边豫剧突然就火了,观众往里挤得门都快破了,报上去的材料也说得直接,豫剧的场子把秦腔、晋腔、京戏都比下去了,陈素真带头,王景云、宋淑云这些女角儿跟着,场场爆满,外面的人拼命往里冲,戏院大门都给冲坏了,这架势,看着是热闹,背后总觉得有点别的事,后来陈素真跟国民党老将刘希程结婚,加上抗战那会儿跟军政圈子的人走得近,这些事慢慢就被人翻出来,说她历史有问题,五十年代一开头,她先被调到河北邯郸的戏校,又去了天津豫剧团,兰州的事又被拿出来查,最后“特嫌”的帽子就扣上了。

最掰扯不清的,就是她去西北演出的那段时间,1947年到1949年,说她的人觉得她借着唱戏搞什么联络,她跟樊粹庭合作的《义烈风》和《涤耻血》,也被说成是给别的事打掩护,连她那个“梆子大王”的名号,都成了个政治记号,更有人编她跟某些机构有秘密的钱款往来,那些说法其实一听就有问题,可当时那个环境,传的人多了,就真让她被盯上了,1956年陈素真被划成右派,送去劳动,这一去就是九年。

1962年政策稍微松动,河南省委收到了文艺圈一堆人的联名信,都是替她说话的,上面就成立了个调查组,重新查她的案子,档案翻了个遍,根本就找不到什么实锤的证据,有些证人的说法前后矛盾,所谓的经济往来就是她演出的收入,在兰州参加社会活动也都有公开报道,陈素真的艺术经历也被翻出来,日本军队快打进开封城,她没跑,还组织义演支援抗战,这跟那些指控完全是两码事,调查组花了半年时间,写了三十七页的报告,把各种说法都给驳回了,报告里专门提了一句,艺术家的个人交往不能跟政治立场划等号,演出都是公开的,没什么可疑的,1963年春天,结论送到陈素真手上,官方算是还了她清白。

三年过去,风头一转,那份平反的文件就没人提了,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算真正解决。陈素真晚年在天津回忆这些,她自己用了“戏如人生”四个字,兰州的经历就像《三上轿》里的崔氏,三次上轿,心里也是三次折腾,得到清白的那一刻,又像是戏里角色舍生取义,艺术和生命就这么搅在一起,不让上台的时候,她就在田里偷偷练身段,水袖一甩溅得满身是泥,儿子因为家庭成分的事走了,她也只能咬牙挺着,家里还有四个孩子,她必须得扛住。

这个案子能翻过来,不单是她一个人的解脱,也是戏曲界的一个标志,学者们回头去看从抗战到建国初那段文艺圈的状况,思考政治运动对艺术传承到底有多大影响,陈素真墓上那句“托体嵩岳,山河同在”,就像她跟历史达成的和解,艺术终究是留下了,时代的风浪过去了,嵩山没变,戏也还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豫剧皇后陈素真冤案始末,省委亲自为她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