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薛平贵的原型,送大唐去死的皇帝李温
作者:殘門銹鎖《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戏剧故事,早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千年。
清朝咸丰年间,《武家坡》面世,期间被秦腔、汉剧、川剧、河北梆子、豫剧、粤剧改编。
戏曲都是改编于历史,那么这个当上了皇帝的薛平贵,是哪个历史人物?
薛平贵是乞丐出身,但是亲爹是皇帝,这在历史中完全找不到符合身份的人。
但戏剧明确写了薛平贵叫什么,皇帝将刚出生的儿子取名李漼,后来因为意外,他的母亲为他取名李温。
这两个名字,在历史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当时还是光王的李忱,有一个侧妃晁氏,晁氏为李忱生下了长子,取名李温。
李忱继位皇帝后,将13岁的李温封为郓王。
李温虽然是长子,但是李忱这个亲爹喜欢的是四儿子李滋,并且打算将李滋封为太子,可是废长立幼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李忱一直在犹豫。
一直到李忱驾崩,他孩子犹豫,所以在宦官王宗实的拥立下,李温继位,然后为自己改了名字,李漼。
李漼实在是无能,除了吃喝玩乐,一点正事不干。一个月能在宫中举行宴会几十次,是一个喜欢开party的皇帝。
李漼还喜欢听歌,在外出游的时候,乐师都要随时给他奏乐。
李漼虽然正事不干,但是他想要一个好名声,所以要改革。
这次改革,让各地开始混乱,唐朝国力也开始走向末路,亲爹给他留下的大好局面,被打破了。
李漼还喜欢给自己换宰相,在位14年,换了21位宰相。
除此之外,李漼还是一个佛教徒。
唐朝的后期,佛教达到了鼎盛的情况,因为百姓为了逃避徭役和赋税,都选择出家为僧为尼。
平民的减少,导致社会秩序被打乱。
而李漼根本不管这些,他开始修建寺庙,建造佛像,大批量的百姓开始剃度出家。
在一个皇帝的倡导下,全民开展佛教运动。
大臣说这是劳民伤财,李漼说都是为了给百姓祈福。
这次所谓祈福,给李漼祈死了。
李漼走完了自己40年的一生。
这么看来,李漼的身世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在民间却说这个皇帝流落民间呢?
因为史册史书对于李漼的描写。
在记载唐宣宗李忱子嗣的史书中,写明了李忱有十一位皇子,并且写明了十一位皇子的生平事迹,生卒死亡。可是十一个皇子中,没有出现所谓长子李漼的名字。
而唐宣宗晚年病重的时候,是想要将李滋这个儿子托付给心腹大臣辅佐。
可是出现了意外,王宗实出现了,也是王宗实宣布李忱的遗诏,宣布李漼成为继任皇帝。
也是在王宗实的拥护下,李漼坐上了皇位,而王宗实也成了权臣。
也有大臣对李漼的身世有所猜忌,而李漼对于自己出身年岁记忆模糊。
但是李漼继位已经成了事实,大臣也没有办法。
根据仅有的线索,郓王这个封号,是唐肃宗李亨儿子李荣的。
李荣因为晚年无子,所以在宗族中过继了一个,继承了郓王的爵位,而第二代郓王,就是李漼。
所以很大可能,李漼是李荣的养子,然后在王宗实的运作下,成了一个傀儡皇帝。
这也是为什么在民间,薛平贵是外长大,却成了皇帝。
看起来荒唐,但是真实可能更加荒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