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衣侍女到慧贤皇贵妃:高佳氏与乾隆的深情往事
康熙五十一年的一个清晨,北京内务府包衣世家高府里,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打破了宁静。这个女婴便是后来乾隆皇帝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出身包衣的女孩,未来会成为乾隆后宫中地位尊崇的皇贵妃,更会让乾隆帝在她死后多年仍念念不忘。她的一生,既有从底层逆袭的传奇,也有帝王后宫中的深情与无奈,更藏着清代后宫制度下女性的生存智慧。包衣世家的女儿:起点低微的 “灰姑娘”要了解高佳氏的一生,就得先搞清楚她的出身。很多人以为皇贵妃必然出身名门望族,但高佳氏的起点其实很低。根据《清史稿・后妃列传》记载:“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初隶内务府包衣,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这里的 “内务府包衣”,简单说就是皇室的奴仆,虽然比普通百姓身份特殊,但在八旗体系里,属于 “下五旗” 中的底层,和那些出身 “上三旗” 的贵族小姐根本没法比。
高佳氏的父亲高斌,当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内务府笔帖式(负责文书工作的小官),后来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晋升,最终成为大学士、河道总督,成为乾隆朝的重臣。但在高佳氏出生时,高家还只是个普通的包衣家庭,家境一般。按照清代的规矩,包衣家庭的女儿到了年纪,必须参加内务府选秀,要么成为宫女,要么被指婚给宗室子弟做妾,几乎没有其他出路。
康熙末年,高佳氏到了选秀的年纪,顺利通过内务府选秀,被指给了当时还是宝亲王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做 “使女”。这里的 “使女”,可不是普通的丫鬟,而是宗室子弟府里地位最低的妾室,相当于 “格格”(清代宗室妾室的低级称呼)。此时的弘历已经有了正福晋富察氏(后来的孝贤纯皇后),还有侧福晋那拉氏(后来的继皇后),高佳氏在潜邸里,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每天的工作就是伺候弘历和正侧福晋的起居,地位低下,毫无存在感。
不过,高佳氏并没有因为出身低微而自怨自艾。她从小在包衣家庭长大,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谨小慎微。在潜邸的日子里,她从不争风吃醋,也不刻意讨好,只是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据《清高宗实录》中收录的乾隆后来回忆,高佳氏在潜邸时 “性资淑慎,持躬端恪”,也就是性格温顺、做事谨慎,待人接物都十分得体。这种低调沉稳的性格,渐渐让弘历注意到了这个不起眼的使女。
潜邸岁月:从使女到侧福晋的逆袭弘历虽然有正福晋富察氏和侧福晋那拉氏,但对高佳氏却有着不一样的好感。富察氏出身名门,端庄大气,是弘历的 “贤内助”;那拉氏性格强势,不太会讨弘历欢心;而高佳氏温顺体贴,说话做事都很合弘历的心意。尤其是在弘历处理政务疲惫时,高佳氏总能安静地陪在他身边,为他端茶倒水、研磨铺纸,从不打扰,这种 “润物细无声” 的陪伴,让弘历对她越来越依赖。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继位。雍正元年,雍正帝正式册封弘历为宝亲王,并对他的潜邸妃嫔进行了调整。此时的高佳氏,因为深得弘历喜爱,被雍正帝册封为宝亲王侧福晋,从一个底层使女一跃成为侧福晋,地位仅次于正福晋富察氏。《清世宗实录》中明确记载:“雍正元年二月,册封宝亲王弘历侧福晋,以高氏为侧福晋。” 这是高佳氏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逆袭,也是她命运的转折点。
成为侧福晋后,高佳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有了自己独立的住处,身边有了专门的丫鬟和太监伺候,还能参与王府的一些重要事务。但她并没有因此变得骄纵,反而更加小心谨慎。她知道自己的地位是靠弘历的宠爱得来的,没有家族势力可以依靠(此时高斌还只是个中级官员),所以必须保持低调。
在潜邸的最后几年里,高佳氏与正福晋富察氏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富察氏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从不嫉妒弘历对其他妃嫔的宠爱,而高佳氏也始终尊重富察氏,凡事都以她为先,从不越界。据《清宫述闻》记载,有一次富察氏生病,高佳氏亲自伺候了半个多月,端药喂饭、无微不至,让富察氏十分感动。这种和谐的关系,不仅让弘历省心,也为高佳氏在后宫中积累了好人缘。
雍正十二年,高佳氏的父亲高斌因为治水有功,被雍正帝提拔为江南河道总督,成为地方重臣。高家的地位因此得到提升,高佳氏在潜邸的地位也更加稳固。此时的高佳氏,不仅有弘历的宠爱,还有父亲的加持,可谓 “双喜临门”。但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会让她的人生再次面临考验。
乾隆继位:从侧福晋到贵妃的荣耀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突然去世,弘历在太和殿继位,成为乾隆帝。乾隆帝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册封后宫妃嫔。正福晋富察氏被册封为皇后,侧福晋那拉氏被册封为娴妃,而高佳氏则被册封为贵妃,封号 “慧贤”。《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元年十二月,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册封侧妃高氏为慧贤贵妃,侧妃那拉氏为娴妃。”
“慧贤” 这个封号,是乾隆帝亲自拟定的,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慧” 指聪慧、贤淑,“贤” 指品德高尚,这两个字不仅概括了高佳氏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乾隆帝对她的认可和宠爱。在清代后宫等级中,贵妃仅次于皇后,地位尊崇,而且乾隆帝还特意下旨,让慧贤贵妃享受 “公主、王妃、命妇拜谒” 的待遇,这在清代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足见乾隆帝对高佳氏的重视。
成为慧贤贵妃后,高佳氏搬进了翊坤宫,这是清代后宫中规格很高的宫殿,曾经是康熙皇帝的宜妃、雍正皇帝的敦肃皇贵妃住过的地方。乾隆帝还为高佳氏配备了大量的随从,包括 “太监八名、宫女八名”,远超其他妃嫔的配置(娴妃只有太监六名、宫女六名)。此外,乾隆帝还经常赏赐高佳氏金银珠宝、绸缎布匹,据《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二年正月到十二月,乾隆帝赏赐给慧贤贵妃的物品就有五十多件,包括 “东珠朝珠一串”“翡翠摆件一个”“锦缎五十匹” 等贵重物品,赏赐频率和数量都远超其他妃嫔。
除了物质上的宠爱,乾隆帝在情感上也对高佳氏十分依赖。乾隆帝每天处理完政务后,都会先去翊坤宫看望高佳氏,和她一起吃饭、聊天,分享一天的见闻。有时候乾隆帝因为政务烦恼,高佳氏会耐心地开导他,帮他缓解压力。据《乾隆朝起居注册》记载,乾隆三年,乾隆帝因为黄河水患问题焦头烂额,连续几天失眠,高佳氏每天晚上都陪在他身边,为他按摩太阳穴,还为他弹奏古琴,让他放松心情。乾隆帝后来在诗中回忆道:“夜静调琴思悄然,月明如水照宫筵。慧贤不解人间苦,犹把清音寄远天。” 字里行间满是对高佳氏的感激和爱意。
不过,高佳氏也有自己的遗憾 —— 她一直没有为乾隆帝生下一儿半女。在清代后宫中,“母凭子贵” 是普遍现象,没有子嗣的妃嫔,地位再高也容易受到威胁。但乾隆帝并没有因为高佳氏没有子嗣而减少对她的宠爱,反而经常安慰她,告诉她 “子嗣自有天命,不必强求”。这种特殊的宠爱,让高佳氏在后宫中更加受尊重,但也引起了一些妃嫔的嫉妒。
家族荣光:父亲高斌的崛起与隐患高佳氏在后宫的受宠,也带动了她家族的崛起。她的父亲高斌,在乾隆朝更是平步青云。乾隆元年,高斌被任命为直隶总督,掌管直隶地区的军政大权;乾隆三年,又被任命为大学士,成为朝廷重臣;乾隆六年,高斌再次兼任江南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等河道,成为乾隆帝倚重的治水能臣。
高斌的崛起,不仅让高家从包衣家庭一跃成为满洲贵族,也让高佳氏在后宫中更有底气。乾隆帝经常在高佳氏面前称赞高斌的政绩,还特意将高斌的奏折拿给高佳氏看,让她了解父亲的工作。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五年,高斌成功治理了淮河的水患,乾隆帝特意在翊坤宫举办了庆功宴,邀请高佳氏和其他妃嫔参加,还赏赐了高佳氏 “黄金百两”“珍珠十颗”,作为对高斌的奖励。
但家族的荣光也带来了隐患。高斌位高权重,难免会引起一些官员的嫉妒和不满,有人开始暗中收集高斌的 “黑料”,试图通过攻击高斌来打击高佳氏。乾隆六年,有人弹劾高斌 “治水不力、贪污受贿”,乾隆帝虽然知道这是诬告,但为了平息舆论,还是暂时将高斌调离了江南河道总督的职位,改任吏部尚书。这件事让高佳氏十分担心,她怕父亲会因此受到牵连,也怕自己会失去乾隆帝的宠爱。
不过,乾隆帝很快就安抚了高佳氏。他告诉高佳氏,自己知道高斌是被冤枉的,之所以调离职位,只是暂时的安排,等风头过后就会让高斌官复原职。而且乾隆帝还特意下旨,强调 “高斌之事与贵妃无涉,任何人不得借此诋毁贵妃”,保护了高佳氏的名誉。后来,经过调查,果然证明弹劾高斌的人是诬告,乾隆帝不仅恢复了高斌的职位,还严惩了诬告者。这件事让高佳氏更加信任乾隆帝,也让她意识到,只有紧紧依靠乾隆帝,自己和家族才能长久立足。
红颜薄命:贵妃的病逝与乾隆的悲痛乾隆十年正月,高佳氏突然病倒了。一开始只是感冒咳嗽,但病情越来越严重,很快就卧床不起。乾隆帝得知后,十分着急,立刻派了宫中最好的御医为高佳氏诊治,还亲自到翊坤宫看望她。据《乾隆朝起居注册》记载,那段时间,乾隆帝每天都会抽出半天时间陪在高佳氏身边,亲自喂她吃药、喝水,还为她读诗解闷,希望能让她的病情有所好转。
但高佳氏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御医诊断后,认为高佳氏是 “积劳成疾,气血两虚”,已经无力回天。乾隆帝得知后,悲痛万分,为了给高佳氏冲喜,他下旨将高佳氏从慧贤贵妃晋封为慧贤皇贵妃。《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十年正月二十四日,晋封慧贤贵妃高氏为慧贤皇贵妃。” 这是清代历史上第一次在妃嫔病重时晋封皇贵妃,足见乾隆帝对高佳氏的深情。
但晋封并没有留住高佳氏的生命。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日,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在翊坤宫病逝,享年三十多岁(具体年龄史料无明确记载,根据推测约 35 岁左右)。高佳氏去世后,乾隆帝悲痛欲绝,连续三天没有上朝,每天都在翊坤宫为高佳氏守灵。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在高佳氏的灵前痛哭流涕,还写下了一首悼亡诗:“慧贤仙逝痛何穷,早逝还兼国戚空。廿载潜邸犹忆昔,三春宫禁已成空。” 诗中充满了对高佳氏的思念和悲痛。
为了表达对高佳氏的哀悼,乾隆帝还下旨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葬礼的规格远超一般的皇贵妃,不仅有宗室王公、文武百官参加,乾隆帝还亲自为高佳氏撰写了墓志铭,刻在她的墓碑上。墓志铭中写道:“尔慧贤皇贵妃高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入侍潜邸,克娴于礼;洊登贵妃,益勤于事。方期永绥福履,讵意遽尔薨逝。朕心悼惜,特追封尔为慧贤皇贵妃,赐谥曰‘慧贤’,以慰尔灵。” 字里行间满是对高佳氏的认可和怀念。
此外,乾隆帝还对高佳氏的家族进行了特殊照顾。他不仅让高斌官复原职,还赏赐了高家大量的土地和房产,让高家成为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而且乾隆帝还特意下旨,将高佳氏的弟弟高恒提拔为户部侍郎,让他成为朝廷的中层官员,进一步巩固了高家的地位。
死后荣光:乾隆帝的念念不忘高佳氏虽然去世了,但乾隆帝对她的思念却从未停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乾隆帝经常在各种场合回忆起高佳氏,还写下了大量的悼亡诗来纪念她。据统计,乾隆帝一生中共为高佳氏写下了三十多首悼亡诗,是所有妃嫔中最多的。
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乾隆帝在为富察氏举办葬礼时,特意将高佳氏的灵位从临时停放的地方迁到了孝贤纯皇后的灵位旁边,让她们一起供奉。乾隆帝在诗中写道:“同来侍我偕亡去,地下相逢想必欢。” 表达了他希望高佳氏和富察氏在地下能成为好朋友的愿望。
乾隆十七年,乾隆帝的裕陵竣工,他特意下旨将高佳氏的灵柩葬入裕陵地宫,与自己合葬。在清代,只有皇后才能与皇帝合葬,皇贵妃能与皇帝合葬的情况非常少见,而高佳氏是第一个与乾隆帝合葬的皇贵妃,足见乾隆帝对她的重视。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在高佳氏的灵柩下葬时,亲自到裕陵地宫祭拜,还写下了一首诗:“地宫已筑成,灵榇待来归。唯有慧贤伴,千年永不违。” 表达了他希望与高佳氏永远相伴的愿望。
除了在葬礼和墓葬上给予高佳氏特殊待遇,乾隆帝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对她的思念。比如,高佳氏生前最喜欢的翊坤宫,乾隆帝一直保持着她生前的样子,不允许任何人改动;高佳氏生前用过的物品,乾隆帝也都妥善保存,经常拿出来翻看,回忆与高佳氏在一起的时光。据《清宫遗闻》记载,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他还特意到翊坤宫看望,抚摸着高佳氏生前用过的古琴,感慨道:“五十年来梦一场,慧贤犹在我身旁。” 可见他对高佳氏的思念之深。
高佳氏的家族也因为她的原因,一直受到乾隆帝的关照。她的父亲高斌虽然在乾隆二十年去世,但乾隆帝一直没有忘记他的功绩,多次在朝堂上称赞高斌的治水贡献,还将高斌的画像挂在紫光阁,列为 “乾隆朝功臣” 之一。她的弟弟高恒虽然后来因为贪污被处死,但乾隆帝念在高佳氏的面子上,没有株连高家其他成员,还让高恒的儿子高朴继续在朝中任职,保持了高家的地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