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13:33

历史上的刘盈没有儿子出生?非也非也!他生有7子,2子曾做皇帝

只要是提起西汉的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可怜的一生。前半生“父不爱”,甚至差点被父刘邦在逃命的路上丢掉,即便是被封太子,太子之位也不稳固;后半生虽然继承了皇位,成西汉的第二位皇帝,但他有一位强悍的母亲——西汉第一位皇太后吕雉。

因为有生母在,刘盈不仅不能真正掌握西汉的实权;
连自己的弟弟刘如意都保不住,最终抑郁而终,去世时尚且只有24岁。
惠帝仁有余而智不足,既不能保全少弟,复不能几谏母后,徒为是惊忧成疾,夭折天年,其情可悯,其咎难辞,敝笱之刺,宁能免乎!
正因为刘盈去世的早,而且我们一般认为:在汉惠帝刘盈之后,便是刘盈的异母弟刘恒继承了皇位;所以有很多人便认为,刘盈并没有儿子出生。
若刘盈有子出生,群臣为何不从刘盈的皇子中挑选一位继承皇位,而是迎接远在代国的刘恒呢?

其实,刘盈不仅有皇子出生,而且他还生了七位皇子。
这七位皇子中,有两位皇子曾坐到皇位上去。
在汉文帝刘恒继承皇位之前,其实还有两位西汉皇帝,都是刘盈亲生的皇子;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盈七子,究竟都是谁呢?
吕后去世后,刘盈七子都是什么结局呢
既然刘盈有亲子,群臣为何会拥立代王刘恒为新帝呢?
历史上的第一位儿皇帝公元前192年,吕后为了“亲上加亲”,竟然将自己的外孙女张嫣,册立为了皇后。
如此,张嫣便要嫁给自己的亲舅舅汉惠帝刘盈,成西汉的第二位皇后。
吕后此举,自然对女儿鲁元公主夫家大有助益,鲁元公主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张嫣的同母兄张偃,得以由侯爵晋封为王(鲁元公主夫君张敖原本为赵王,因谋反而被削爵)。

然而刘盈怎么都接受不了,自己的外甥女成了自己的妻子,所以刘盈至死都并没有与皇后同宿。
吕后为了让皇后张嫣,尽快怀上嫡子,想了很多的办法,但终究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为了吕后便让张嫣假装怀孕,然后将一位得宠于惠帝的宫女所生的儿子,当成是张嫣亲生的儿子来抚养长大;而刘盈的这一位“嫡子”,便是刘盈实际上的长子;至于这位宫女,结局可想而知。
公元前188年,尚且只有24岁的惠帝去世了。
惠帝去世后,他的长子便继承了皇位,是为汉前少帝。

按理说张嫣的“儿子”继承了皇位,张嫣理应被尊为皇太后,吕雉作为祖母自然要被尊为太皇太后;但是吕雉只是将外孙女张嫣,封为惠后,并未尊皇太后。
而西汉,真正掌握实权的,还是吕雉。
公元前184年,慢慢长大懂事的汉前少帝,得知了惠后并非自己的生母,自己的生母早已经被害。
心存怨恨的汉前少帝,便直言不讳:等自己长大以后,一定要为自己的母亲报仇!
吕后担心这个孙儿长大后会做出什么伤害自己、伤害惠后的事情,便将他直接幽禁在了永巷。

并且对外称:皇帝生病了,谁也不能打扰皇帝养病。
没多久,汉前少帝便去世了。
这位仅在位四年的汉前少帝,连一个名字都没留下,便匆匆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汉后少帝刘弘刘弘其实是汉惠帝刘盈的第四个儿子,如此在刘弘之上应当还有两位皇子,吕雉为何要选刘弘继承皇位呢?
汉高后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87年,汉前少帝继位的次年,吕雉将另外几位孙儿分封了爵位:
汉惠帝次子刘不疑,被封常山王;
汉惠帝第三子刘强,被封淮阳王
汉惠帝第四子刘山,被封襄成侯,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常山王刘不疑去世)刘山改名刘义,被封常山王;
汉惠帝第五子刘朝,被封轵侯
汉惠帝第六子刘武,被封壶关侯
汉惠帝幼子刘太,被封昌平侯

除了汉前少帝外,汉惠帝最年长的皇子,便是常山王刘不疑,但是刘不疑在公元前186年便去世了;吕雉之所以选汉惠帝第四子为新帝,很可能是因为汉惠帝第三子刘强的身体不好,毕竟刘强在公元前183年,也就是汉后少帝继位的次年,刘强便去世了。
汉惠帝第四子,为常山王刘义,被祖母选中继承皇位后,便改为了刘弘。
按照祖制,只要新帝登基,新帝继位的这一年或者是次年都会改为元年。
但是此时掌握西汉实权的是吕雉,而刘弘尚且年幼并不能亲政,所以并未改为元年。
此时的吕雉毕竟越来越年迈,吕雉也很清楚自己挣临朝听政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为吕家铺好路、做好打算,吕雉在孙儿继承皇位的这一年,便娶了吕家女为后。

而这位吕家女,便是吕雉的侄儿、手握兵权、被封赵王的吕禄的女儿。
吕禄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朱虚侯刘章(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
而刘章,我们十分熟悉,便是同丞相陈平等人一起诛杀吕氏族人的刘邦的孙儿。
按照吕雉的打算,侄儿吕禄手握兵权,侄孙女为皇后,如此即便是自己病逝,也可保吕家无恙。
然而吕雉错了,她去世后不久,吕氏家族便遭了难。
吕禄因为好友的劝说,主动交出了兵权,开始游山玩水,打算颐养天年。
然而吕禄从交出兵权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不会善终。
这一点,吕禄并没有想到。
或许对于吕禄而言,自己的女儿是皇后,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他错了,这一点吕禄的姑姑、吕雉的妹妹、临川侯吕媭看得很清楚,在得知侄儿交出兵权的时候,吕媭大怒,直接痛骂侄儿糊涂,吕家要遭难了!

果然如吕媭所说的那样,陈平、周勃朱虚侯刘章等人,直接铲除了吕氏族人。
就连被吕雉扶上皇位的汉后少帝刘弘,也被群臣直接废黜了,群臣的理由是: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的儿子,既非亲生又怎么能坐到皇位上呢?
刘弘被废后不久,便被害死了;
至于吕禄的女儿,刘弘的皇后,也追随她的夫君而去。
汉惠帝其他的儿子也未能幸免汉后少帝刘弘,都被废黜,群臣皆不承认他是汉惠帝的儿子,刘弘的弟弟们又怎么能善终呢?
汉后少帝刘弘继承皇位后,将三位弟弟:
轵侯刘朝,晋封为恒山王
公元前183年,壶关侯刘武,改封淮阳王
公元前181年,昌平侯刘太,被封吕王,不久改封济川王
在群臣不承认汉后少帝刘弘是汉惠帝亲子后,汉惠帝另外三子也被群臣认为,并非汉惠帝亲子,甚至不是刘氏子孙,而是吕氏的血脉。

若是让汉后少帝以及他的三个弟弟中任何一位,继续稳坐大汉王朝皇位的话,实际上大汉的天下姓吕,而非姓刘了。
也正因为如此,便有了“汉惠帝无子”的说法。
群臣如此做,就是为了在废掉汉后少帝后,不再拥立汉惠帝的任何一个儿子为新帝。
就这样,除了汉后少帝刘弘外,汉惠帝另外三子也全都在封地被杀。
但:群臣为何要如此做呢?宁愿拥立代王刘恒,也不愿惠帝的儿子继承皇位。
其一,群臣确实也怀疑汉惠帝的这几个儿子并非惠帝亲生,虽无实证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只能是“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一个”;更何况,不仅汉后少帝是吕后亲自扶持的皇帝,汉后少帝的三个弟弟,也都是吕后亲自册封的王爵。

群臣担心,不管是汉后少帝,还是汉后少帝的三个弟弟中的任何一个;尤其是汉后少帝,他的皇后是吕家人,若是将来长大成人,拥有实权后,会除掉这些铲除吕氏族人的臣子。
为了日后的安稳,他们便干脆拥立新帝,而且确保是刘氏血脉的皇子为新帝。
其二,其实群臣考虑的新帝人选,并非只有代王刘恒,还有齐王刘襄、淮南王刘长。
齐王刘襄,是高祖皇帝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嫡长子。公元前189年,齐悼惠王刘肥去世后,作为嫡长子的刘襄便继承齐王之位。吕后去世后,刘襄的弟弟刘章,与刘襄密谋后,里应外合,除掉吕氏族人,打算拥立刘襄为新帝。
在此过程中,刘章得罪了淮南王刘长,刘长是高祖皇帝刘邦最年幼的儿子,由吕后抚养长大,因此在吕后掌权期间,刘长得以躲过了一劫,安稳活到了吕后去世之后。

权臣认为,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十分骄横跋扈。
若是当真让刘襄来继承皇位的话,驷钧必定会把持朝政,成为权臣。
如此一来,驷氏家族岂不是会成为第二个吕氏家族吗?
至于淮南王刘长,有四哥代王刘恒在,按照长幼,自然也该是刘恒。
更何况刘恒的生母薄姬,出身低微,即便是薄姬做了太后,她的娘家人也不会对刘氏天下造成威胁。群臣之所以如此考虑薄姬,其实也有缘故的。
薄姬是魏国宗室女所生的女儿,原本嫁给了魏王魏豹。
后魏豹背叛刘邦,而被刘邦活捉,魏氏一族均被诛杀,如此薄姬的族人自然大多也被除掉了。
如此一位没有娘家依仗的太后,对于群臣而言,自然是放心的。

更何况代王刘恒,一直给人一种温文尔雅、谦逊谨慎低调的性格,这样一个人,自然会成为一位仁君。
就这样,汉惠帝的儿子皆被除掉,代王刘恒成为西汉的新帝——汉文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的刘盈没有儿子出生?非也非也!他生有7子,2子曾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