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13:34

重达32吨的沧州铁狮子,千年不倒,却倒在专家自作聪明的保护上!


沧州铁狮子在河北沧州市东南边上待了上千年,重量足有32吨,身长超过6米,高5米多,宽近3米,铸造时间是公元953年,那时候后周广顺三年,国家混乱,铁料本来该优先造兵器,可朝廷偏偏抽调资源,让山东李云带队,用泥范法一块块浇筑出来。狮子背上驮个大莲花盆,腹里刻满经文,头顶有“狮子王”字样,身上还留着“大周广顺三年铸”和“山东李云造”的标记。干嘛铸这么大个东西?当地临黄河古道和渤海,洪水海啸老来捣乱,百姓觉得它能镇水患,顺便当灯塔用,夜里盆里点火给船指路。还有说法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腹内金刚经文就是证据。

五代十国那时候铁贵得像宝贝,后周作为最后一个政权,边打仗边铸这么个大家伙,肯定不是心血来潮。历史资料显示,沧州地区水灾频发,黄河决口、海啸上岸,朝廷和百姓凑钱找李云铸狮子镇灾。李云的手艺牛,狮子用生铁块叠加浇筑,表面自然氧化成层保护膜,防锈能力强。铁狮子面南尾北,前腿迈步状,嘴张大像吼叫,整体造型威猛。铸成后,它就成了当地人心里的守护神,传说它是龙的第五子狻猊,能赶走黑龙,保一方平安。
几百年过去,王朝换了好几茬,它照样稳稳站着。清朝嘉庆八年,也就是1803年,一场大风刮过来,把它吹倒了。下巴砸坏,腹部裂口,尾巴也变形。当地人没马上扶,过了90年,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代理知州宫昱组织人用绳索拉,总算竖起来,但损伤没修好,腹部用砖填塞凑合。
新中国成立后,铁狮子地位升了,1961年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来以为这下安全了,谁知保护工作从50年代开始,一步步把好好的东西弄残。起因是沧州雨多,铁狮子地势低洼,腿部泡水几个月,表面开始锈。官员着急,1956年请苏联专家来看。
苏联人转悠一圈,测尺寸,说建个遮雨的东西。结果盖了个八角亭,木柱瓦顶,把狮子罩里面。可没想到亭子矮,空间半封闭,水汽散不掉,潮湿环境让锈蚀加速,狮身变暗红,斑点到处是。熬到1975年,官员下令拆,亭子没了,狮子重见天日,但锈已经深了。

拆亭没解决问题,低洼地还是积水。80年代初,文化局上报迁移方案,1983年11月国家批了。计划建2米高水泥台座,北移8米。1984年动工,两台30吨起重机上阵,绳缆绑狮身,先拆狮头和莲盆,再吊狮身。过程中晃荡厉害,下巴更碎,尾巴掉块,左后腿右前腿裂开,全身破损达42处,肚子洞大如碗。
专家为防腿挤压,注入硫磺锚固混合液,比例是硫磺沙子水泥石蜡1:1.2:0.4:0.03。液体灌进去,本该加固,谁知清理不干净,残留物膨胀,把腿裂纹撑大。移到新台后,狮子站是站了,但稳定性差。1985年,国家文物局征地6亩,围墙建起,聘专人看护。可锈蚀没停,1987年又涂保护涂料,表面刷层,以为能挡腐蚀。涂料当时先进,但没考虑铁质文物特性,时间一长,反倒加速局部剥落。

铁狮子问题越来越多,90年代初,四肢松动,专家聚头研究。1994年8月到1995年2月,新一轮修缮启动。方案是用钢管插狮身支撑,腿部填炉渣沙子石灰混合物,膨胀系数比硫磺小。搅拌倒入,初看稳当。可雨季一来,水渗进去,混合物反应膨胀,腿裂缝更严重,四肢基本废了,只能靠外钢柱撑着站。
2000年,专家清腿内填充物,铁狮子已残破不堪,肚皮漏洞扩大,每年掉铁屑几簸箕。沧州市文物局局长王玉芳说过,狮子露天放,锈蚀年年加重。铁狮子重30多吨,站立是难题,支点稍变,裂纹就恶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课题组2007到2009年研究,以铁狮子为样本,探索室外铁质文物保护技术,但没找到一劳永逸办法。
这些年,铁狮子经四次大修,每次都想救它,结果越修越糟。第一次建亭,潮湿锈重;第二次迁移吊装,破损42处;第三次硫磺注入,膨胀裂腿;第四次混合填充,遇水又胀。四次操作,50年不到,就从千年不倒变成拄拐站立。专家出发点是好,怕自然破坏,可技术不成熟,方案没全面论证。苏联专家建议建亭,没想低洼地水汽问题;国内专家注入材料,没算膨胀风险。陆寿麟研究员2004年说过,当时条件有限,保护观念不成熟,好愿望没专业指导,往往适得其反。

到现在,铁狮子还在原地,四肢断裂疏松,锈蚀满身,靠支架维持。2015年后,没再大修,专家征集方案,强调监测锈蚀,避免盲目干预。2000年后15年无修,就是吸取前车之鉴,没人敢轻易动。沧州市2011年铸新铁狮子,放狮城公园,重超百吨,用现代工艺,形态完整,耐久预计2000年。新狮子1.3倍大,弥补遗憾,但当地人惋惜老狮,它见证沧州历史,守护千年。

铁狮子故事告诉人,文物保护不是热情就行,得科学谨慎。古人铸造智慧高,表面氧化膜自然防锈,千年没事。一旦人为干预,没把准脉,容易坏事。未来如果要保护,还是得多研究材料特性,环境因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达32吨的沧州铁狮子,千年不倒,却倒在专家自作聪明的保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