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13:34

杨宇霆被杀,是咎由自取还是另有隐情?杨家后人:张学良中了奸计

杨宇霆在东北军阀史上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他早年去日本士官学校学军事,和张学良是同学。回国后投身军界,很快就跟张作霖混在一起,帮着打天下,管军械,搞参谋,一路爬到总参议的位置。东北人叫他“小诸葛”,因为脑子活,点子多。
张作霖那时候靠他出谋划策,建海军、改田赋、修公路,这些事都沾他的光,尤其是公路是为了绕开日本的南满铁路,防着日本人动手脚。他还挡过日本的杂居要求,郭松龄反叛时帮张作霖稳住局面,事后跟张作霖一块儿推诿日本要土地的协议,把日本人气得够呛。

张作霖1928年6月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杨宇霆本来该继续辅佐张学良。可张学良年轻,爱玩,吸毒,不爱管事,杨宇霆老觉得自个儿像周公似的,得管着点,劝他戒毒,骂他混账,政务上还爱插手。
张学良心里不痛快,觉得杨太跋扈。加上杨反对东北易帜,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归顺南京,杨家连青天白日旗都不挂,这就埋下祸根。
杀杨的事发生在1929年1月的一个晚上。张学良用讨论铁路督办公署的借口,把杨宇霆和常荫槐叫到帅府老虎厅,当场让卫士高纪毅和谭海开枪毙了他们。事后张学良发通电,说杨常阻挠统一,跋扈专权,侵吞军饷。

可这些罪名水分大,杨家后人从来不认。杨的儿子杨茂元后来回忆,说父亲没叛心,就是太直,劝张学良时不分场合,功高震主了。但关键是张学良中了外人的计,日本人和蒋介石都想除掉杨这个钉子。
日本人恨杨不是一天两天。他建海军、修公路,都是针对日本的南满铁路和关东军。郭松龄事后,杨和张作霖踢皮球不认协议,日本气急败坏。张作霖死后,日本散布谣言,说杨得票比张学良多,还送书暗示杨像德川家康要篡位。
张学良本来就猜忌,这些话一煽风,他就信了。蒋介石那边也使坏,常荫槐写信给蒋,说张学良不管事,有事找杨或我,这信被吕荣寰偷看,转给张学良,火上浇油。易帜后才12天,杨就死了,杨茂元说这中间有蒋的忌恨,因为杨反对易帜,怕他闹事。

杨家后人一直觉得这事冤,杨茂元说父亲忠心耿耿,张作霖死后在滦县,杨对张学良说你放心干,我保你们父子。他还拒绝出国避祸,说汉卿不会把我怎样。
可张学良大事上糊涂,轻信谣言。日本人想拔钉子,蒋想稳东北,杨就成了牺牲品。杨茂元强调,父亲被杀不能全怪张学良,是中了国内外奸计,日本视杨为敌国之仇。
张学良自己晚年也承认杀杨是错。他在访谈里说,杀前不迷信,抛银元三次正面朝上,就信了命。可这话说白了,是给自己找台阶。杀后他悔了,给杨家一万块抚恤,写信给杨春元,说听信谣言,与你无关,安心留学。

每年孩儿会还问杨茂元怎么没来,安排人帮杨家分产。于凤至遇杨母,说汉卿后悔了。这些举动说明张学良知道杀错了,杨本是忠臣,没到非死地步。
杨宇霆死后,东北局面大变。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不抵抗,东北丢了。很多人说,杨在的话,日本不敢那么快动手,因为杨的公路和海军就是防他们的。张学良后来被软禁到死,2001年才走,杨家后人如杨茂元活下来。
说到底,杨宇霆这人聪明,但性格太直,在乱世里容易吃亏。张学良小聪明有,大局上差劲,轻信外人,酿成大祸。日本和蒋的计谋得逞,杨家后人看在眼里,觉得这是历史的弯路。

张学良晚年悔恨,杨茂元回忆时总带点无奈,父亲本想保张家,却死在张手里。东北的那些建设,杨一手操办,本是为长远计,结果人没了,事也散了。
再看杨的贡献,他不光军事,还管经济。田赋改革稳了财政,海军让东北有海防,公路让运输不靠日本。这些事在当时是实打实的抗衡,可惜杨死后全白搭。
张学良杀他,表面稳了权力,实际丢了臂膀。杨家后人说,父亲错在高估张学良,以为汉卿懂大局,其实张大事糊涂,一中计就下狠手。

杨宇霆不是完美人,有恃才傲物的毛病,但那些罪名多是事后编的。杨茂元讲,父亲反对易帜是原则问题,不想东北一下全听南京的,可这被当成把柄。
日本人痛恨杨,因为他挡了他们的路,从杂居到土地,都让日本人吃瘪。张学良中计,杀杨等于帮了日本忙,九一八来得那么快,跟这有关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宇霆被杀,是咎由自取还是另有隐情?杨家后人:张学良中了奸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