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蓟辽总督府”因何迁驻密云城
图文/王海明嘉靖年三十一年,时任蓟辽总督的杨博曾有《覆議改駐總督疏》一文,也称《蓟镇防务调整奏议》 。这篇奏议比较清晰记录了“蓟辽总督署”自蓟州迁驻密云县的信息。
据公开历史资料,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庚戌之变”突发,蒙古鞑靼土默特部俺答汗率军攻破古北口,疾风骤雨般的蒙古骑兵横扫京畿各县,威胁京师,朝野震惊。
事后,为补亡羊之牢,朝廷追究惩办失守军将的同时,急忙于东北防线增兵聚饷,并在京师东北蓟州之地设立军政机构“蓟辽总督府”。
初,总督主要责任是督理军务,兼理粮饷调配供应,全面经营管辖辽东、蓟州镇、天津、保定、登州、莱州防线。
嘉靖三十三年,督府衙门迁驻密云,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万历后期总督府改称“经略府”,天启初府衙门东迁宁远兴城,改称“蓟辽督师府”。
关于蓟辽总督署驻地迁驻密云的动议,始于几位文官。
嘉靖三十一年,朝廷内阁接到兵部转呈御史蔡扬金关于“总督衙门”迁址的奏疏,并结合此前都给事中王国祯等人的奏议,颁令蓟辽总督侍郎杨博与所辖的镇巡抚、御史及总兵、守备等官员共同商议边防要务,考察讨论是否有迁址的必要。
随后,杨博便受命与巡抚都御史吴嘉会等反复筹谋后,以“覆議改駐總督署”为主旨具文上报内阁实施。现将杨博文意参照其他史料简述如下:
近日收到兵部转发御史蔡扬金,以及此前都给事中王国祯等人关于“蓟辽总督府”西迁密云县的奏议。恭奉圣上旨意,微臣我和巡抚吴嘉会以及镇守总兵、巡按、巡关御史等相关人员,自东至西沿边塞城垣,历经各处关塞,实地考察了蓟辽一线的山川地形以及防御设施的同时,并根据各地驻守官军反映的具体问题,经多次商议,再与巡抚都御史吴嘉会再三斟酌,现将西迁蓟辽督署于密云的意见呈报:
“密雲咫尺陵寢京師,接連黃花、渤海, 且相去石塘嶺、古北口、牆子嶺各不滿百里,總督軍門決該駐劄密雲無疑。”
密云近在皇陵、京师之北仅百余里。就边塞防线而言,自西而北在向东南,这一范围的关防,由皇陵之后的黄花镇、渤海所,石塘岭、古北口、曹家岭、墙子岭等几乎是个半环形的戍守要塞。实可谓“京师之肩背”或“京师之北门”。而大门的“枢纽”或说“关键”之地正是“密云城”。
从自然形势上说,潮、白两川出山后自密云城左右两侧南下潞河。如果密云失守,蒙骑半日就可沿河川杀入京师城下,祖宗陵寝更会直接暴露在鞑靼的铁骑蹄之下。
想当年,永乐迁都北京时成祖曾经有言:居庸关和与古北是京师的左右两臂。无疑,密云城就是掌控两只手臂的心腹之地,其战略意义明明昭昭。
“總督軍門决該駐劄密雲無疑,至於巡撫向駐遵化,原爲驗放三衛夷人,既今改駐蓟州,似亦相應。乞敕兵部再加計議,將臣博改驻密雲,臣嘉會改駐蓟州”。
由于密云实在是京师之咽喉,北门之锁钥。所以微臣等认为,蓟辽总督署绝对应该移驻密云城。如此方能“呼吸相应,臂指相连”,有利于统摄大局。
况且密云原先已有简陋公署,城垣高厚,有益仓储,足以容纳军马。微臣亦可于每月初一、十五遍巡各处关隘,校阅督练兵马,严格烽堠旗号警讯,并以本督所属三千标兵,分别驻守石匣、曹家寨等处塞口,遇警则可互为应援。
pic/5heg0b0ev2d.jpg
pic/fecydutjcrl.jpg
pic/s04hqypcknz.jpg
pic/c2r0dae2jwe.jpg
关于具体设置方案,我等认为,总督府自蓟州迁至密云城,总督及所领标兵随之移驻;至于原驻遵化的巡抚衙门,因为蓟州是蒙古“朵颜三卫”部族历年朝贡的必经之路,因此将巡抚衙门改驻蓟州可以兼顾验、放入关属夷更为合适。而且蓟州能北控喜峰口,南卫天津,属南北交通咽喉要道。我等还计划加固,扩建蓟州城,增添兵力,委派游击将军督兵戍卫。
当然,这个方案最后还需圣上颁敕书给兵部,经兵部再行深入研究后决定。一旦通过,我作为现任总督会奉旨立即自蓟州西去密云驻扎,巡抚吴嘉会自遵化迁驻蓟州。
pic/zhm0okyd1ld.jpg
pic/lfkzecovcau.jpg
pic/e4cqexypatt.jpg
pic/zyupmzwuayl.jpg
“防秋之日,臣嘉會遵奉明旨,仍移駐昌平防守,以後著爲定規,不宜輕易更張。未盡事宜,可以自處者容臣等径自處置,今巡撫仍駐遵化”。
近年,每年七至十月都是秋季重点防御时期,为保障皇陵无虞,届时巡抚都御史吴嘉会都率所属标兵移驻到昌平地区协防居庸关、黄花镇。而遵化的防守则由副总兵负责,秋防过后巡抚仍率军回驻遵化。此等移防很有必要,今后应该成为定制,而且不应该随意变动。
pic/fmql0zw4d4z.jpg
pic/rbh5w5vaitb.jpg
pic/avl0xv4redu.jpg
pic/lqni1zn0gok.jpg
pic/a5pbhsbgtoz.jpg
至于其他没有涉及到的细节问题,请允许我们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置。如遇紧急情况请允我等及时应付,随机处理后再行呈报。
另外,为了稳妥有序实施督、抚衙门驻地调整,在过渡时期,巡抚吴嘉会仍驻遵化,以利处理交接等善后事宜。
pic/e1wj2vcwfud.jpg
pic/smithqvp3i3.jpg
pic/sdo02z1dvbv.jpg
pic/2jdmzonrksk.jpg
pic/ivxud5lrodj.jpg
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明蓟辽防线的建设,始于洪武成于永乐,至嘉靖时期已历七朝。此时的边防形势和明初相比,虽然山川隘口依旧,但蒙古鞑靼、朵颜等部族与大明的关系已从暂时的相安逐步转为对抗。如果不因事变通,因时调整,不保“庚戌之变”再次发生。
所以,杨博等拿出具体意见后,兵部覆议认可,方案在兵部会议上通过,报内阁“拟票”,皇帝颁旨实施。至嘉靖三十三年,蓟辽总督署迁址密云完成。
自此之后,蓟辽各镇各路首尾相应,呼应联络,大边筑成。尤其是隆庆和万历前期,蓟辽防线在谭纶、戚继光、刘应节、杨四畏等将臣的经营中一度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汤”要塞。
pic/zfaesvz0x1c.jpg
pic/e4apt2o22py.jpg
pic/exkxzbdpx2p.jpg
pic/amzx0mvj1xr.jpg
pic/ehiqkgln2ch.jpg
蓟辽总督署开府密云对京北地区的积极影响包括:人口增长;荒地得已开垦,很多道路形成;长城关塞进一步加固、增建;边内城镇建设加快,密云增建了“新城”,城内的总督署、察院、户部分司属、中卫署、兵备道、隆庆仓、密云驿以及具有军校性质的“武学堂”等一应俱全。
pic/elo5tjnhwiw.jpg
pic/rgmwbtyvgh3.jpg
pic/hsc50rb5tw0.jpg
pic/ipakbidj3yq.jpg
总督衙门附近的墙子路、曹家路、古北口、石匣城、石塘路等城池迅速完备。另外,为了服务边塞戍守供应,平谷、怀柔县城得已加固重修,增添了相关机构;通州至密云、昌平的运河相继开通,漕粮基本可达边塞之下,县城以及核心边城仓场进一步完善。
山东、河南、河北、大同各卫乃至浙江南兵在轮班修筑城垣、戍守边塞过程中增进了南北文化融合;长城沿线兵民的增加促进了村堡建设,从而为今天长城沿线较大城镇乡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京北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长城文化财富。
pic/zixum12zm33.jpg
pic/j0peyw5lf04.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