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6 15:28

被大国出卖、被邻居围剿、被自己人捅刀:库尔德人注定“无国”?

库尔德人,还有建国的可能吗?
短期内,恐怕很难。
这个世界上,有大约4000万“黑户”。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甚至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但就是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也是中东公认最古老、最能打的民族之一,几乎凭一己之力,为全世界挡住了ISIS这群“疯子”。
这群人,就是库尔德人。
然而,这个拥有约4000万人口,战斗力爆表的古老民族,却像一群被世界遗忘的孤儿一般儿,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四国的夹缝中,流浪了整整一个世纪。
始终没能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家。
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直被列强当枪使的库尔德人,还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国家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库尔德人这部跨越百年的血泪史。

被出卖的百年
库尔德人离建国最近的一次,是在100年前。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天昏地暗,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被打得稀里哗啦,眼看就要散架了。帝国境内的各个民族,都开始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
库尔德人也不例外。
这时候,协约国的“大哥们”,特别是英国和法国,就像个精明的“渣男”,对着库尔德人抛媚眼,许下了一个甜蜜的承诺:兄弟们,跟着我们干,等打赢了,就支持你们独立建国。
库尔德人心动了。
而这个承诺,也白纸黑字的写进了1920年的《色佛尔条约》。
条约里明明白白的写着,库尔德人有权在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份条约,简直就是库尔德斯坦国的“出生证明”,建国的大门,似乎已经为他们敞开了。
但政治这东西,最不缺的就是翻脸不认人。
《色佛尔条约》的墨迹还没干,土耳其就出了个“猛人”——穆斯塔法·凯末尔。
他带着土耳其人闹起了革命,坚决不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眼看着就要跟协约国再干一架,英国有点慌了,好家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英国已经盯上了奥斯曼帝国手里的一块肥肉——石油储量丰富的摩苏尔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北部,这也正是库尔德人的核心地盘。
为了把这块地盘稳稳地划入自己控制下的伊拉克,英国转头就把库尔德人给卖了。
1923年,一份新的《洛桑条约》取代了《色佛尔条约》。
在这份新条约里,关于库尔德人建国的内容,被删得一干二净,一个字都没提。库尔德人的家园就像被切蛋糕一样,残忍分割给了四个国家:土耳其、伊朗、英属伊拉克和法属叙利亚。
库尔德人的建国梦,就这样被一张废纸,和列强的私欲,碾得粉碎。

这是他们百年悲剧的“原罪”,也是后来无数次背叛的开始。
如果说英国是始作俑者,那后来接盘中东的美国,更是把“渣男”剧本演到了极致。
将时间快进到上世纪70年代。
此时冷战正酣,伊拉克跟苏联走得很近,这让美国很不爽。
怎么办呢?
中情局想到了一个老伎俩:扶持代理人。
他们找到了正在伊拉克闹独立的库尔德人,给钱给枪,让他们去给巴格达政府添堵。库尔德人一看老美这么“给力”,顿时“感激涕零”,抄起家伙就跟萨达姆的军队干了起来。
但他们不知道,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他们从来都不是主角,而是一颗随时可以牺牲的棋子。
美国的目的,更从来不是帮助库尔德人独立,而只是想利用他们,拖垮伊拉克。
1975年3月,伊朗和伊拉克在阿尔及尔签订了协议,解决了边境争端。
美国的目的达到了,于是立马翻脸,和伊朗一起切断了对库尔德人所有的援助。
前一天还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后一天就成了弃子。
失去了援助的库尔德武装,很快就被萨达姆的军队血腥镇压,无数人惨遭屠杀。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1991年海湾战争后,老布什公开号召伊拉克人民起来推翻萨达姆。
库尔德人信以为真,再次揭竿而起。
结果呢?
美军在打跑了伊拉克军队后,就停在了原地,眼睁睁看着萨达姆调转枪口,放火烧毁了库尔德人的房屋与牧场,填平了他们的水井,并用武装直升机追赶和扫射手无寸铁的库尔德平民。
上百万的库尔德人,绝望的哭喊着逃向冰天雪地的山区。
这是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最后还是因为国际舆论压力太大,美国才不情不愿地搞了个“禁飞区”,算是给了个交代。

最近的一次,也是最让人心寒的一次,发生在2019年的叙利亚。
在打击ISIS的战争中,叙利亚的库尔德武装“人民保护部队”(YPG),是美国最得力的地面盟友。他们付出了上万名战士的生命,才把ISIS从叙利亚北部清剿出去。
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反恐战争的胜利。
然而,2019年10月,特朗普跟土耳其埃尔多安通了一个电话后,一切都变了。
电话打完,特朗普马上下令,让驻扎在叙利亚北部的美军全部撤离。
而美军前脚刚走,土耳其的大军后脚就杀了进来,发动了代号为“和平之泉”的军事行动。
这次行动的目标,正是刚刚还在为美国卖命的库尔德盟友。
昔日的战友,转眼就成了炮灰。
你看,这一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库尔德人被反复利用、反复抛弃的血泪史。他们总是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求生存,每一次都以为抓住了机会,每一次都被无情地出卖。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
库尔德斯坦地处中东心脏,是连接四大国的枢纽,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和水资源。
这既是他们的本钱,也是他们的诅咒。
这让他们作为代理人“太好用了”,也让他们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太危险了”。

四面高墙
就算没有大国的背叛,库尔德人想建国也难如登天,因为他们被困在了一个地缘政治的监狱里,而四周是四堵高墙——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
这四个国家虽然自己也打得不可开交,但在一个问题上,他们的立场却出奇地一致:
绝不允许一个独立的库尔德国家出现。
尤其对土耳其来说,这简直是要了它的命。
现代土耳其是建立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理念上的,任何分裂的苗头都会被无情掐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土耳其政府甚至不承认库尔德人的存在,把他们叫做“山地土耳其人”,禁止说库尔德语,禁止使用库尔德名字,试图从文化上彻底抹掉这个民族。
上世纪70年代末,库尔德工人党(PKK)成立,开始用武装斗争寻求独立。
从此,土耳其东南部就陷入了长40多年的血腥冲突,数万人因此丧生。这也让土耳其政府更加坚信,任何库尔德人的诉求,背后都是分裂主义,必须用铁腕镇压。
而在伊拉克,库尔德人则尝尽了血与火的滋味。
萨达姆的手段比土耳其人狠多了,他直接用上了化学武器。
1988年,萨达姆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安法尔行动”。
这根本不是战争,而是系统性的种族灭绝。
在哈拉卜贾镇,伊拉克飞机投下了毒气弹,数千名库尔德平民在几分钟内痛苦地死去,连妇女儿童都未能幸免。整个行动中,有多达18万库尔德人被屠杀,数千个村庄被夷为平地。
2003年萨达姆倒台后,伊拉克库尔德人迎来了黄金时代,他们建立了高度自治的政府,有了自己的军队和议会,经济也搞得有声有色,俨然一个准国家。
他们以为,独立的机会终于来了。
2017年,伊拉克库尔德区不顾全世界的反对,执意举行了独立公投。
结果不出所料,超过92%的人投了赞成票。
然而,这场狂欢换来的却是灭顶之灾。

伊拉克中央政府,在伊朗和土耳其的支持下,迅速出兵,几天之内就夺回了库尔德人控制的石油重镇——基尔库克。库尔德人几十年的奋斗成果,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这次惨败告诉他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就算你搞成了准国家,只要动了邻居们的奶酪,尤其是石油这块,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联手把你摁死。
至于伊朗和叙利亚,他们的剧本也大同小异。
伊朗一边镇压自己国内的库尔德人,一边又把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当棋子,用来对付萨达姆,用完了就扔。叙利亚则长期剥夺库尔德人的公民身份,让他们成为没有国籍的“黑户”。
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叙利亚政府自顾不暇,才默许库尔德人自治,让他们去对抗ISIS和土耳其。可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局势稳定,这笔账迟早要算回来。
所以你看,库尔德人面对的是一个死局。
四面都是墙,而且这四堵墙,虽然材质不同,但目标一致。
他们成功地把库尔德人的民族解放运动,贴上了“恐怖主义”的标签,
这不仅在国内能获得镇压的合法性,在国际上也堵住了别人的嘴。
这就像一场中东版的“罗生门”,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讲述着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故事,而库尔德人,就是那个永远无法为自己辩护的受害者。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外部的敌人再强大,盟友再不可靠,其实都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
库尔德人百年建国而不得,除了地缘政治的残酷,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他们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团结过。这个民族最大的内伤,是无休止的内斗。
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有两个最大的山头:一个是以巴尔扎尼家族为首的库尔德斯坦-民主党(KDP),另一个是以塔拉巴尼家族为首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PUK)。
这两派的矛盾,可不是简单的政见不合,而是根植于部落、地域和家族利益的世仇。
前者控制着埃尔比勒地区,后者则盘踞在苏莱曼尼亚。
他们名为兄弟,实则各立山头,都有自己的武装“佩什梅格”,连财政都是独立的。
最荒诞的一幕,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
当时,在海湾战争后建立的禁飞区保护下,伊拉克库尔德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治机会。
这本是他们团结一致、共建家园的最好时机。
结果呢?
这两派为了争夺地盘和关税收入,竟然自己打了起来,爆发了一场持续数年的内战,几千名库尔德人不是死在萨达姆的枪口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更离谱的是,在内战中,为了打败对手,KDP竟然引狼入室,跟自己的死敌萨达姆结盟,请伊拉克政府军来攻打PUK控制的城市。
这种为了派系利益,不惜与民族公敌联手的操作,简直是自毁长城。

这种分裂的基因,一直延续到今天。
那支让ISIS闻风丧胆的“佩什梅格”,听起来像一支统一的武装力量,但实际上,它至今仍然分裂为效忠于KDP和PUK的两大部分,指挥系统都不能完全统一。
2017年独立公投后的那场溃败,内斗的“幽灵”再次显现。
当伊拉克政府军兵临基尔库克城下时,隶属于PUK的部分武装,据说到接到了命令,未作抵抗就撤出了阵地,直接把这座石油城市拱手相让。
这种背后捅刀子的行为,让KDP至今都耿耿于怀。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的政治结构,还停留在前现代的部落和家族模式。许多战士的忠诚,首先是给自己的党派、自己的家族领袖,然后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库尔德斯坦”大业。
这种根深蒂固的分裂,让外部势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分而治之。
今天支持这一派,明天扶持那一派,永远无法形成一股统一的合力。
那些领导着库尔德民族解放运动的人物,像巴尔扎尼家族,他们既是民族的旗帜,也是分裂的根源。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家族和党派,这就注定他们必须优先维护自己小集团的利益。
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不团结,就无法建国;
但要实现真正的团结,就可能要革掉这些传统领袖自己的命。

小结
所以,库尔德人的故事,就是一场地缘政治的风暴。
因为在他们手上,只有一副稀巴烂的牌。
首先,是大国博弈的牌桌上,他们被当成了随时可以牺牲的筹码,一次次被许诺,又一次次被背叛。其次是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被四个视他们为心腹大患的邻居死死围困,动弹不得。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是他们自己手里的牌,还打得稀烂。
关键时刻总是因为内斗,错失良机。
外部的背叛,区域的围堵,内部的分裂,这三座大山,死死地压在库尔德人身上,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库尔德人是一个山地民族,他们的斗争史诗般悲壮,但他们至今仍然被困在历史的山巅之上。
他们能清晰地看到山下那片叫“国家”的应许之地,却始终无法走下去。因为远方有大国的冷眼旁观,山谷里有邻居的虎视眈眈,而自己营地里,兄弟之间还在明争暗斗。
在现实的地图上,他们没有国家;但在精神的世界里,在全世界无数同情者的心里,他们早已用鲜血和牺牲,刻下了一个名为库尔德斯坦的国度。
这或许是他们唯一的慰藉,也是这个残酷世界里,对强权政治最无声、也最沉痛的控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大国出卖、被邻居围剿、被自己人捅刀:库尔德人注定“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