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胡宗南出殡的罕见镜头,儿子抱着灵位,八人抬棺,十分罕见
文/历史勘探社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在民国史上,胡宗南是个绕不开的人物,提起 “西北王” 这个名号,对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能说出几分他的故事。
抗日战争初期,他手握几十万重兵坐镇西北,是蒋介石眼皮子底下最受器重的嫡系将领。
可谁能想到,等到国民党兵败退往台湾,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西北王,却成了被蒋介石弃用的“闲官”,最后家境贫寒到连场像样的葬礼都办不起,只能靠当局拨款才算了却身后事。
考虑到他过去对自己的忠心,还有曾经的“战功”,蒋介石下令追晋他为一级上将,还批了公费,为家境贫寒的他举办了一场像样的葬礼。
胡宗南的葬礼场面相当气派、十分隆重,从现场照片就能看见,好多人都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抬棺的更是足有八个壮汉,虽说他后来没了曾经的风光劲儿,但人家可是有着“天子门生第一人”的名号,地位和影响力在那儿明摆着,谁都不能小看。
蒋介石特意赶到胡宗南的葬礼现场,神情凝重地表达哀悼之情,还精心准备了一块匾额,上面题着“功著旗常”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照片里,这块匾额被高高悬挂在显眼位置,蒋介石携宋美龄一同站在灵位前,神色肃穆,静静地注视着,氛围庄重而哀伤。
灵柩旁围满了来送行的人,蒋经国不但亲自参与遗体入殓,还在棺木上盖上了国民党党旗,从现场照片能明显看出,蒋经国一脸哀伤,神情满是悲痛。
另一旁,胡宗南的两个孩子手足无措,小小年纪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胡宗南的长子胡为真双手紧紧捧着父亲的灵位,神情哀戚,满脸都是藏不住的悲伤。
由于胡宗南生前没定好安葬之处,遗体在葬礼仪式结束后先被妥善存放着,直到同年6月9日,才最终安葬在台北阳明山纱帽山的山脚下。
胡宗南早年的日子,跟风光二字半点不沾边,他老家在浙江孝丰,年轻时没什么正经营生,最大的爱好竟是赌博,常常赌得倾家荡产,欠了一屁股债。
要不是同乡章云伸手帮忙,他恐怕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章云在上海开毛竹行,手头还算宽裕。
看胡宗南实在走投无路,便给了他一笔钱,劝他去广东投考黄埔军校,那时候的黄埔军校,可是乱世里年轻人谋出路的 “金字招牌”。
可胡宗南去考军校时,又栽了个跟头,他身材矮小,往人群里一站毫不起眼,口试的时候直接被考官刷了下来。
眼看着求学之路要断,胡宗南不甘心,硬是找机会求见了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
不知道是他的执着打动了廖仲恺,还是运气好赶上了机会,廖仲恺竟特许他参加考试,这才让他搭上了黄埔一期的末班车。
这一步,成了胡宗南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要是没这特许,后来的西北王恐怕早就在街头巷尾混日子了。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胡宗南跟着部队参加北伐,在胡公冕手下当了个营长,那时候的他,就已经显露出对政治的野心。
1930 年部队驻防开封时,他拉上冷欣、萧洒、马志超、陈质平等几个人,偷偷搞了个“三民主义大侠团”。
名字听着像江湖团体,实则是想在部队里拉帮结派,为日后的仕途铺路,不过那时候他职位低,这小团体也没掀起什么大浪,顶多算是他野心的初试水。
胡宗南真正的贵人,其实是蒋介石,老蒋用人有个特点唯亲是用,尤其看重浙江同乡和黄埔出身的人。
胡宗南恰好占了这两个优势,既是浙江人,又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后来还成了黄埔系秘密组织 “复兴社” 的核心成员,跟贺衷寒、戴笠等人并称 “十三太保”。
这几层关系加起来,让他成了蒋介石亲信里的头一号,官运从此像开了挂一样往上走。
说起来也有意思,胡宗南带兵打仗的本事实在算不上高明,甚至可以说没打过几场像样的胜仗,可升职速度却快得惊人。
短短十几年,他从一个普通营长一路爬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宗南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他被任命为西安绥靖主任,手里握着三个集团军,直辖部队就有十个军、四十多个师,总兵力足足 45 万人。
陕、甘、宁、青四省的国统区都在他的掌控之下,西北王的名号就是这时候喊响的。
权势大了,胡宗南的野心也跟着膨胀,当时有溜须拍马的人跟他说,在洛阳挖出了一块古碑,碑上刻着“一轮古月照中华”。
古月合起来就是 “胡” 字,这不就是说胡宗南要成大器吗?这话听得胡宗南心花怒放,从此更加骄傲,觉得自己真有天命。
而且胡宗南非常有笼络人心的能力,为了笼络部下、收买人心,胡宗南的手段有时候透着股江湖气,甚至有些荒唐。
他手下有个叫徐保的将领,是出了名的赌棍,后来在解放战争的宝鸡战役里被击毙了。
徐保当团长的时候,有一次亲自去师部领了全团的军饷,结果一夜之间就赌了个精光。
第二天一大早,军需主任来找他要军饷发给士兵,徐保急中生智,让值星官把全团士兵集合起来,说要亲自发饷。
士兵们听说团长要亲自发钱,都挺高兴,可徐保一开口就把大家说懵了:“这个月的饷,团长确实领来了!”
他顿了顿,又嬉皮笑脸地说:“可咱们全团运气不好,昨晚我把钱全输光了!弟兄们别着急,今晚我再去把钱赢回来,明天给大家发双饷,怎么样?”
没想到士兵们被他这股混不吝的劲儿逗乐了,竟然齐声喊 “好”,这事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没多久,胡宗南就知道了这事,气得把徐保叫到跟前,劈头盖脸就问:“徐保,我问你,古来名将里,有哪个是赌棍出身的?你给我答复!”
徐保站在那儿,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只能低着头挨训,胡宗南哼了两声,气呼呼地走了,直到天黑才回来,一看徐保还站在原地没动,心里反倒暗喜,觉得这小子听话、能扛事。
pic/aju2k5zpolv.jpg
他骂了句“没出息的东西”,接着说:“去经理处再领一个月的军饷,下次不准再胡来!” 徐保一听,立马笑嘻嘻地跑了。
经这么一闹,徐保对胡宗南更是死心塌地,后来打仗的时候,自然愿意拼命。
pic/kjysdoyb0su.jpg
可再怎么笼络人心,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胡宗南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他手里的几十万大军,在解放军的打击下丢盔弃甲,曾经密不透风的封锁线也被撕开了口子,到了1950年,胡宗南已经惶惶不可终日,只能想着怎么跑路。
pic/zdqseqcj2vp.jpg
1950年3月26日,解放军逼近西昌机场,胡宗南再也撑不住了,偷偷乘飞机逃往台湾,把剩下的六万士兵丢给了解放军自生自灭。
可到了台湾桃园机场,他才发现自己早已不是那个风光的西北王,机场里连个接他的人都没有,只能灰溜溜地躲进自己在花莲海滨的寓所。
pic/1qntjx4nytl.jpg
那段日子,他没了兵权,也没了职务,只能每天在家练毛笔字、看报纸,打发无聊的时光,曾经的野心和傲气,早就被现实磨没了。
胡宗南在台湾没什么家底,家里的日子过得相当拮据,他的次子胡为善后来回忆,小时候家里根本没有光鲜可言,同学家都有的电冰箱,他们家连影子都没有。
pic/uwzmnkadisp.jpg
有一次,当时的陆军总司令罗列来看望胡宗南,送了一台冰箱过来,胡为善高兴得不得了,以为家里终于有了稀罕物。
可没想到,第二天胡宗南回家看到冰箱,当场就勃然大怒,非要让人把冰箱送回去。
pic/hk5z1uqnpnm.jpg
他一辈子好面子,就算落了难,也不愿意欠别人人情,更不想让人看自己的笑话。
那时候的胡宗南,早已没了当年的野心,只是尽职尽责地做事,他把自己的薪水分成三份,两份给了部属和部队,只留一份给家里。
pic/xbkck1pi0wq.jpg
这点钱要养活一家人,根本不够用,他的儿子胡为真回忆,那几年里,母亲常常为钱发愁,只能试着给报社写稿挣钱。
第一次投稿的时候,稿子被退了回来,母亲躲在房间里哭了很久,曾经的西北王夫人,竟然要靠写稿补贴家用,想想都让人唏嘘。
pic/dbjcm45qgid.jpg
1962年,一向身体硬朗的胡宗南突然病倒了,病因是心脏病,蒋介石听说后,还带着宋美龄去台北荣民总医院探望过他。
这份“恩宠”,让胡宗南感激得不得了,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跟着老蒋,可这份感激,没能留住他的性命。
靠着派系和运气爬上高位,却终究在时代浪潮中摔得粉身碎骨,只留下一段充满遗憾和讽刺的人生故事。
参考信源:中国文史出版社——民国往事︱你所不知道的胡宗南2018-01-25
pic/4frczn2lyyv.jpg
文摘报——胡宗南的最后12年2015年04月18日
pic/ehczz5qevog.jpg
中国经济网——蒋介石最后的王牌、西北王胡宗南未遂的起义2007年06月25日
pic/dpoio0tap53.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