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8 16:50

伊川衡桃山,千年南岳庙,藏着北魏孝文帝的“五岳梦”

登封嵩山有座中岳庙,其实,洛阳伊川,也有一个南岳庙。
南岳本在衡山,为啥会出现在洛阳伊川呢?
这与一位皇帝有关。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代雄主,也是一代猛人。

他用计迁都洛阳后,有一年,南巡至伊川鸣皋,望着正南方鸣皋山主峰,他感慨万千:
五岳之中,北魏已经占据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唯独缺了南岳衡山,当时属南朝的地盘。
他灵机一动,下旨尊鸣皋山为南岳衡山,并在这座山上建南岳离宫,也就是后来的南岳庙。
尽管,此举只是让孝文帝,实现了精神上的“五岳一统”,但是,成就了后来的伊川八景——“南岳眺衡”。

南岳庙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其主体可分为七个部分:一为二层山门,二为钟鼓舞楼,三为四神殿,四为南岳正殿,五为两庑,六为寝宫、太姒殿、白衣殿,七为玉皇庙,依山势贯穿在中轴线上,气势磅礴,雄伟壮丽。

1500多年来,历经多次重建,到了20世纪60年代,只剩残破的南岳正殿。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南岳庙部分建筑物得以重建、修复,荒山古刹焕然一新。

2008年南岳庙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南岳庙,位于伊川县鸣皋镇鸣皋村北的衡桃山上,新修建的三层山门,位于顺阳河之北,为庑殿式建筑。
山门有石刻对联:南岳秀中州,顺阳锁衡桃。

走过山门和四神殿,便是南岳庙的中心——南岳正殿,它是庙内仅存的古建筑。

正殿为歇山式建筑,面阔11.3米,进深10.35米,部分瓦当属唐代,殿内宽9米,中门宽2.3米。
正殿前门上悬木匾,上有蓝底金字“南岳庙”三字,殿内暖阁上方横悬木匾,阴刻楷书“太虚空洞”。



暖阁正中塑岳神像,两旁陪以妙龄侍者,捧着印信。
大殿内,东西两侧墙壁上,有近年绘制的大幅壁画。
东墙绘制南岳大帝出巡图,西墙画面为南岳大帝出巡而归。

南岳庙香火鼎盛,是最出名的,要属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的南岳庙古刹大会。
每年这个时候,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此赶庙会,像过年一样,好不热闹。
最盛的时候,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湖北五省三十二县客商云集于此,狮子旱船、杂耍争相竞技,好不热闹。

据当地人介绍,每逢庙会必有雨,人们说,这是南岳奶奶哭送南岳爷。
地址: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鸣皋村
自驾:沿洛栾高速(S96)行驶至鸣皋出口,按导航定位“伊川南岳庙”即可抵达,景区周边有免费停车场。
公共交通:
洛阳汽车站每日有多班次班车发往白沙(约1.5小时),抵达后需转乘当地三轮车或出租车至鸣皋镇。
开放时间:每日8:00-17:30(建议16:00前入场)。
门票:无门票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伊川衡桃山,千年南岳庙,藏着北魏孝文帝的“五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