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标题:
《梦华录》:北宋东京女子穿搭,这三件必备单品少不得?
[打印本页]
作者:
[db:作者]
时间:
2025-8-4 12:24
标题:
《梦华录》:北宋东京女子穿搭,这三件必备单品少不得?
这是个人关于《梦华录》的第16篇小短文,欢迎翻阅其他文章。
今天,聊一聊北宋女子的着装,此前,唐朝沾染大量胡风,但是,入宋以来,开始出现明显的复古倾向,这一趋势也率先表现在女性的着装风格上,具体而言,宋代女子,尤其是上流社会女子着装从胡服的窄和短,更多地开始回归汉、魏时期的褒和博,即宽衣大袖、长裾拖地、褒衣博带。
上衣下裙(也称作裳或下裳),外加一件
披帛
,是北宋东京女子最流行的装束,但其中的变化却丰富、多彩,一件或有袖,或无袖,而且形制、宽窄不一的上衣,或束在曳地长裙之内,或束在曳地长裙之外,而在上衣下裙之外,再加上一件披帛,不仅尽显东京女子身形的玲珑有致,又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潇洒风韵,堪称一时风尚。
接下来,就具体介绍东京女子穿搭时的三件重要单品:
其一:
披帛
。
何谓披帛?其实,披帛的出现或许可以追溯到唐朝,但是,这一名称的出现,应该是在宋朝,所谓披帛,顾名思义,就是一条披在女性上身的帛巾,中间披在肩和背上,两端绕在手臂上,尾部垂落,大概类似今天女性喜欢披在肩上的丝巾。
披帛在《梦华录》中似乎有所体现,但是,因为时间所限,未能找到准确截图,敬请谅解。
其二:褙子。
宋代时,不分男女、贵贱,均可服用褙子,后来,逐渐成为北宋女子着装中最经典的款式,“褙子”同样始于唐代的“半臂”。
《梦华录》中,“改良型”的“褙子”出现较多,尤其是大袖褙子,宋代褙子的典型特征为直领、对襟,大袖、宽衣,衣长过膝,两腋开衩,而且衣襟、领口等处有装饰,其作用有点像今天流行的风衣。
下图出土文物,可基本视为褙子的实物。
其三:抹胸。
抹胸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中,“泪沾红抹胸”,可见其出现较早。
所谓“抹胸”,正是亵衣,即内衣发展的结果,其前期形态为唐朝流行的
抹胸裙
,而抹胸裙外搭透明的罗衫,让女性的体态尽显朦胧之美,性感而又不失含蓄,这一点,在唐代墓室壁画,或影视剧中屡屡出现,但抹胸的真正流行应该同样始于宋朝,成为北宋东京女子胸衣的代表。
上图《簪花仕女图》,便是唐代抹胸裙的真实写照。
很显然,抹胸和裹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肚兜不是一回事,前者护胸,后者护腹,二者是功能、形制都大不相同的两种胸衣类型。
接下来,也许会继续聊一聊北宋时期的男装,欢迎关注、批评。
欢迎光临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http://www.rrxd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