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期间,张会来教授与《血液时讯》深度合作,开展“ASH圆桌派”精品栏目,将在国内进行同步连线,邀请在ASH会议现场参会的团队研究者共同展开一场高质量的圆桌讨论会,旨在通过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挖掘各项临床研究的临床意义与应用潜力,共同感受国际学术交流的独特魅力与深远价值,推动淋巴瘤治疗策略的持续优化与创新。
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持续关注《血液时讯》的后续报道。我们将为您带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团队在ASH年会上的最新动态与精彩瞬间,一同见证这些研究成果的璀璨呈现。同时,您还将有机会深入了解张会来教授团队在参会过程中的深刻感悟与宝贵经验,共同为推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不断前行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口头报告(Oral) 01 摘要号:986 英文标题:Final Analysis of a Phase 1 Study of Zanubrutinib Plus Lenalidomide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中文标题:泽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I期研究最终分析
第一作者:宋拯
通讯作者:张会来 研究概述
BGB-3111-110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和扩展的I期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全身性治疗,且不合适接受高剂量化疗或干细胞移植(HDT/SCT)的成人R/R DLBCL患者。患者接受三种不同剂量水平的来那度胺(15 mg、20 mg、25 mg,每日1次),并联合泽布替尼(160 mg/每日2次)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BGB-3111-110研究结果表明,泽布替尼(160 mg/每日2次)联合来那度胺(25 mg/每日1次)在R/R DLBCL患者中具有应用前景。 壁报展示(Poster) 01 霍奇金淋巴瘤高危因素 02 摘要号:1671 英文标题: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ors of Early Deaths in Newly Diagnosed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中文标题: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死亡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
第一作者:孙聪
通讯作者:张会来 研究概述
该研究对SEER数据库2000年至2020年间的原发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采用2010年~2022年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97例新诊断的cHL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外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龄是cHL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高危因素,预测早期死亡的模型在老年和年轻患者之间有所不同,强调了对年轻和老年cHL患者进行支持性干预的重要性。 02 贝林妥欧单抗相关神经系统毒性 02 摘要号:2355 英文标题:Analysis of the nervous system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Blinatumomab: a real-world study using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database 中文标题:贝林妥欧单抗相关的神经系统不良事件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进行的真实世界研究
第一作者:高雯
通讯作者:张会来 研究概述
该研究检索了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4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期间的数据,对贝林妥欧单抗相关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病时间和临床结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神经系统毒性(79%)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无重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存在会导致出现神经毒性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贝林妥欧单抗前应进行全面的用药评估,尤其对于已有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危患者。 03 DLBCL与PIM1突变 03 摘要号:2962 英文标题: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ANXA2 Relocation on the Membran Lymphoma and TLR4 Engagement: A Novel Signaling Axis Promoted By PIM1 Mutation in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中文标题:DLBCL中PIM1突变促进ANXA2膜定位和TLR4通路激活的机制研究
第一作者:逯亚晓
通讯作者:张会来 研究概述
该研究从公共数据库中筛选出在各类复发性血液肿瘤队列中高频出现的PIM1基因突变,并通过PIM1突变状态对患者预后进行分层,再利用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寻找PIM1突变独有的潜在治疗靶点,在DLBCL细胞系中评估PIM1和PI3K抑制剂的抗增殖效应,并在NSG小鼠异体移植模型中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复发性体细胞PIM1 L184F突变可能影响DLBCL患者预后,可能为携带PIM1突变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04 塞利尼索与p53蛋白 04 摘要号:2180 英文标题:Selinexor induces DLBCL cell senescence mediated by USP1-MDMX-p53 axis 中文标题:塞利尼索通过USP1-MDMX-p53轴介导DLBCL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第一作者:张译丹
通讯作者:张会来 研究概述
该研究者应用DIA采集蛋白质组学来观察塞利尼索诱导的核蛋白和细胞质蛋白的变化,探索了塞利尼索治疗中p53蛋白的作用和致病机制,证明了塞利尼索可以通过调节USP1/MDMX/p53轴促进p53蛋白的稳定性,进一步诱导DLBCL细胞衰老,强调了重新激活p53在塞利尼索治疗DLBCL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 05 Pola-R-CHP真实世界研究 05 摘要号:3730 英文标题:Efficacy and Safety of Polatuzumab-Vedotin Plus Rituximab,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and Prednisone (Pola-R-CHP)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A Real-World,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中文标题:维泊妥珠单抗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Pola-R-CHP)在既往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真实世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第一作者:赵培起
通讯作者:张会来 研究概述
该回顾性观察研究比较了Pola-R-CHP与R-CHOP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了生存和预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Pola-R-CHP组ORR为91.3%,CR率为82.6%。Pola-R-CHP组中不同基因突变亚组的结局存在一定差异。中位随访8.53个月后,与R-CHOP组相比,Pola-R-CHP组患者在PFS和OS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6个月PFS率为91.3% vs. 73.4%;12个月PFS率为90.1% vs. 68.1% ),且两组安全性相当,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血液学毒性。该研究表明,在真实世界中,与R-CHOP相比,Pola-R-CHP具有更好的治疗反应、PFS和OS,且不良反应可控,其安全性特征与POLARIX研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