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标题: 马蒂斯笔下的色彩,永远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 [打印本页]

作者: [db:作者]    时间: 2025-8-4 12:42
标题: 马蒂斯笔下的色彩,永远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
“从我抓着颜料盒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就是我的生命。我好像被艺术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是它主宰我。”
    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
    1869-1954
    法国著名画家 野兽派创始人
    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之一
   

    马蒂斯青年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1895年进巴黎美术学院,从象征派画家莫罗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法, 形式“综合的单纯化”画风, 提出“纯粹绘画” 的主张,1906年后的作品,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追求装饰和形式感,是马蒂斯艺术的本质。
   

    这位野兽派领军人物的绘画作品以其鲜明的色调、风趣的构图、不拘的线条而文明,画面生动、印象卓著。
   

    1905年,举世瞩目的艺术作品“秋季沙龙展”在法国巴黎如期举办。其中一间展厅里,雕塑家多纳泰罗的作品深沉矗立,四周围绕着多幅画作,这就是马蒂斯与他同伴们的作品。
    突然,有评论家大喊:“多纳泰罗被野兽包围啦!” 被称为“野兽”的,就是挂在展厅四面墙上的画。
    从此,“野兽派”这个名字就被叫响了!
    野兽派同印象派一样,名字皆源于评论家们的吐槽。当时的人们觉得,这些画面的用色太过暴力、太过狂野,一时让人难以接受。
    你可能会说:“其实,也没那么夸张吧?”
    那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视觉系统已经习惯了这种配色。在野兽派之前,这些极其鲜艳、刺眼的“纯色”颜料,是连印象派都很少用到的。
    暗红、宝蓝、明黄、草绿......这些直接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未加任何调和的色彩之所以为现代人所熟知,都是源于一个人。
    亨利·马蒂斯
   

    1905年夏天,马蒂斯与好友德朗共同前往法国南部的科利乌尔避暑,在那里,两位”野兽派“画家开始了一场“狂野”的绘画实验,实验中他们将红、蓝、绿三种颜色并列、对比,使之更具有表现力。
   

    用简单的方式抽象地表现人或物的形态,再大胆地运用色彩构成视觉冲击力。
   

    在马蒂斯之前的几百年里,各种绘画技法已经非常完善,公式化的绘画手法涵盖了光、影、透视以及细节笔触。为了抓住自然转瞬即逝的神韵,他大胆地抛弃了传统手法。
    马蒂斯的画作通常构图简单而风趣,线条不拘一格,主题轻松活泼,这就形成了马蒂斯的独特性。
   

    1908年马蒂斯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
    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里获得宁静。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1905年,一次法国南部旅行,地中海岸边的一个小镇了科利尤尔,阳光明媚,色彩浓艳。他画了这幅著名的作品《打开的窗户》
   

   

   

   

   

    马蒂斯的色彩总是能够使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哪怕历经挫折与磨难,但最终总能够用色彩来治愈你。 ​​​​




欢迎光临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http://www.rrxd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