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标题:
寒露时节如何穿搭?古老敦煌壁画揭晓深秋“look指南”
[打印本页]
作者:
[db:作者]
时间:
2025-8-4 12:48
标题:
寒露时节如何穿搭?古老敦煌壁画揭晓深秋“look指南”
不知不觉
2019最后一个小长假结束了
今日寒露
而且是国庆假期后上班第一天
是不是心里拔凉拔凉的?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0月8日22时6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寒露】。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我们隐约能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寒,冻也。
——《说文》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已深,露水吸纳一整夜的凉,即便水汽被太阳蒸发,凉气也在空气中氤氲不散了。枝头枯叶飘落,更添寒意,心中不禁默默念道:“这身单薄的衣裳还是不敌这深秋了啊。”
面对天凉好个秋,固然需要添衣,也请穿得好看,好让自己开心。
敦煌研究院梳理揭晓了古老敦煌壁画里留存千年的“深秋穿搭”,即便过去上千年,如今看来依旧好看,堪称
深秋穿衣指南
。
莫高窟第114窟由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段文杰临摹的中唐《少女襦裙纹样》,描绘了丸子头、碎花裙,加上尚未褪去婴儿肥的粉白脸蛋,少女感十足的
“穿搭经典款”
。
▲ 图为莫高窟第114窟中唐时期《少女襦裙纹样》(段文杰临摹)。敦煌研究院供图
莫高窟第280窟隋唐时期的《佛母摩耶夫人服饰》则是修身掐腰喇叭袖T恤打底、外穿一条包臀“长裙”,加之大胆的撞色,如此凸显女性魅力的着装,放在今天也是可以出街的
复古穿搭
,经得起偶然撞到的街拍镜头。
▲ 图为佛莫高窟第280窟隋唐时期《佛母摩耶夫人服饰》。敦煌研究院供图
关于深秋穿搭秘籍,敦煌壁画中确有不少记载,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还和今天的我们
撞衫
了!
▲ 图为佛莫高窟第100窟五代时期《舞伎服饰》。敦煌研究院供图
如:莫高窟第100窟五代《舞伎服饰》图像,黑色圆领长袖缺胯衫,白色帛带束腰,搭配白底团花大口裤。再如:莫高窟第12窟晚唐时期《母子襦裙纹样》图像,记录着古人上襦下裙的穿法,可视为今天的无袖连衣裙加针织开衫。
▲ 图为莫高窟第12窟晚唐时期《母子襦裙纹样》。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研究院梳理解读称,不论是一模一样情侣装也好,母子装也好,都要用心搭配方可达成与众不同的“
连心装
”,《母子襦裙纹样》中孩子的上衣用了和妈妈裙子相同的蓝色,裙子则选用了和妈妈上衣同色系、不同花纹的样式,相同的是胸前结带的花纹,如此别出心裁的呼应,格外赏心悦目。
此外,莫高窟第85窟晚唐时期《商人团花袍服》图像中,掌秤的商人,圆领团花襕袍实在吸睛,那时候的男子穿衣大多以素色为主,官员服饰也几乎没有这样夸张的图案,为人们示范了“大面积一花到底”的“
穿搭雷区
”。
▲ 图为莫高窟第85窟晚唐时期《商人团花袍服》
敦煌研究院表示,敦煌壁画里那些永不过时的“经典款”,足够给民众列一份
深秋“look指南”
了。
我们在感慨敦煌壁画中的服饰精妙之余,随之而生的还有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别具一格的美。近年来,从“西塘汉服文化周”到“中意文化年”上汉服元素服饰的精彩亮相,再到“华服日”活动,汉服以其独有的魅力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汉服也作为一个民族文明的缩影与外在的形象代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这一充满民族魅力的璀璨文化更好的传承,离不开新时代下年轻人对此的重视和对华夏文化的认可。
▲ 9月10日,大观园内,汉服爱好者与同伴游园。
各种类型的汉服社在学校和社区相继成立,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加引人注目。有很多汉服资深爱好者将这一传统服饰重新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汉服文化。
汉服在国内渐渐流行的时候,也迈开脚步走向世界。外国友人也很喜欢我们的汉服,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 2017年5月《了不起的匠人2》亮相美国时代广场,海报中林志玲身着一袭豆青色汉服,身姿优雅高贵,展现了东方女性的柔美娴雅气质。
▲ 在2018年3月3日开幕的首届中意文化年上,汉服展示更是其中重头戏,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汉服的古风之美。
▲ 这位外国人把汉服穿出了时尚大片的感觉。
从二十四节气到敦煌壁画,再到如今的汉服,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的中国自然哲学、古典美学和造物文化,无不凝结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心血。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一味地复古或求异,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并以此为契机,讲好中国故事。
监制/任帅
主编/黎晶
编辑/李蕾蕾
来源/综合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 人民网 敦煌研究院等
欢迎光临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http://www.rrxd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