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媒体《青年报》一篇名为《许多中国仓库出现在越南边境》(越南语:Nhiều tổng kho hàng Trung Quốc 'mọc' sát biên giới Việt Nam)的报道中就指出,中越边境——谅山省接壤的Bang Tuong口岸地区(中国),“装满电商货物的集装箱来往不息。”但这会“越南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被迫在越南的‘主场’与中国‘巨头’竞争,中国企业占据优势。”
月初,越南当局要求中国跨境电商平台Shein和Temu在11月底之前向政府注册,否则将被暂停所有的服务、商业与广告活动。某种意义上,这是越南政府下的逐客令。
保护本地市场,是在越南经商的先行条件。事实上,在Temu刚刚登陆越南市场的时候,就有越南商家对Temu没有越南语版本、只能用信用卡的方式嗤之以鼻。“Temu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把越南作为一个站点,但实际上在越南深入本地化非常重要,没有越南语就想抢市场几乎是开玩笑。”
此类小插曲是中国企业与越南市场磨合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但透露出的信息是,在越南,要先求稳、再求增长。这也要求想要抓住越南电商增长的中国企业,付出更长的时间,而不是赚快钱。
一名越南海外仓从业者向霞光社表示:“想在越南市场做的好,不是出海,而是入海,花费的时间不会比任何市场少,要足够的深耕才行。”
事实上,即使在增长状态,越南人的消费力仍有很大空间。想赚快钱,也没什么机会。
一名在河内做数字游民的大厂离职员工向霞光社表示,近年来越南房价也在不断上涨,多数年轻人本身也没什么买房想法,如果租房的话,按照河内年轻人平均一个月600美金左右的收入,租一个卧室可能就要400美金,只有剩下的200美金用于生活。
越南市场研究公司 Q&Me 发布的《2024 年越南电商趋势报告》也显示,虽然越南人网购频率高,但大多数消费者的购物花销却并不高,近五成的消费者月均网购支出都控制在50万越南盾(约合20.37美元)以内。73%的受访者将价格视为是否购买的决定因素,69% 的受访者认为促销折扣也影响了他们的购买决定。
这都意味着越南年轻人即使愿意消费,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从物流和制造层面看,越南也需要更长的时间。越南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国家,两大城市河内与胡志明之间相距1700公里,还没来得及建高铁。运输95%以上仍以公路为主,因此物流成本占到了整体生产成本16.8%~17%,这比越南周边国家都要高。
制造层面的主要差距在于供应链的不完善,这种“残缺”无法快速补齐。在政治学学者施展所著的《溢出》一书中也提及,中国向越南转移的,并不是某些行业中的整个产业,而是该产业生产流程中的某些特定环节,主要是对供应链需求较低、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环节;结果就是,生产流程中的某些特定环节往越南转移得越多,对中国供应链的需求就越大,以中国和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之间从而形成了一种深度的嵌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