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宝、斗笠、握足、莲花、马蹄、倒钟,什么样的盖碗泡茶更顺手?

[复制链接]
查看: 15|回复: 0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51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段时间,书店架子上的推荐书目,几乎被各种成功学大师的著作所占据。
    每次走进书店,总是习惯性地直奔自己常看的类型区域,一天路过时有些好奇,也忍不住拿起一本翻了翻。
    封面上,作者的各种头衔和荣誉印得满满当当,一个个如雷贯耳,仿佛带有令人信服的魔力。
    然而,翻开正文后,却发现其内容远不如封面那般吸引人,比起传授实际经验,更像是随手写下的天方夜谭。
    失望之余,将书放回了原处,依旧走向自己熟悉的领域。
    心里一边暗暗想着,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耐心地看完,又有多少人能从中获得实质性的益处?
   

    可知的是,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光靠他人的成功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断实践之下,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最近收到了一位新茶友的留言,对方表示家中的那只盖碗已经用得有些腻了,想要换个新的。
    但器型太多不知该怎么选,难道不同的结构特点,对应着不同的茶叶类型?
    挑选一只趁手的盖碗,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只是不同的器型结构,会影响到最终的冲泡效果,和茶类的选择倒是没有直接联系。
    各种器型的盖碗,冲泡效果究竟如何?今天就来为茶友们详细辨析一番。
   

    《2》
    方形盖碗、折腰盖碗容易妨碍出汤,影响口感。
    认识一位咖啡爱好者,每当咖啡店推出限定款杯子,她总能在第一时间拿下。
    家中专门定制的展示柜里,已经满满当当地摆放了各式各样的玻璃杯。
    偶尔有客人来访,她才会从中精挑细选,仔细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几年前在她家,话题聊到这些收藏品时,忍不住问了一句:
    “收集了这么多杯子,平时怎么很少见你拿出来用?是担心它们太过脆弱,容易磕碰损坏吗?”
    “这倒不是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多数杯子的造型比较特殊,如果用完没有及时洗,留下的痕迹就很难清洗干净。”
    她望了望身后陈列的杯子们,端起常用的那只玻璃马克杯,缓缓喝了一口咖啡。
   

    说回今天的主角盖碗,提到它,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圆润而标致的模样。
    有收藏爱好或追求新奇体验的茶友,偶然遇到有棱有角、碗身带有转折变化的盖碗,就忍不住将它们带回家中。
    但真正用于泡茶时,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汤不过数秒就变得断断续续,但明显能感觉到还有不少水分滞留在内。
    正是因为这类盖碗的碗身弧度不流畅,倾斜出汤时,茶叶牢牢地卡在夹角处,形成了藏匿茶汤的空间。
    即便反复尝试多次,都难以做到完全沥干。
    而泡茶时强调的快出水,正是为了避免茶与水长时间接触,导致茶味物质过量析出,茶汤浓度过高。
    倒不干净的茶汤,其中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过高,使得后续每一冲都有着挥之不去的苦涩味,掩盖了原有的滋味层次。
   

    《3》
    卧足盖碗和直口盖碗,保温效果明显,泡茶易烫手。
    这类盖碗存在一个共同点:碗沿设计得极为狭窄,甚至近乎于无。
    腹部几乎直上直下的形态,减缓了热量的消散速度,在揭开盖子的一刹那,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
    不禁让人联想到,是不是代表着留香效果更为出众?喝茶时格外注重香气的茶友们,此刻可能开始心动。
    但现实总是不尽人意,在真正体验到香气落水的美妙之前,如何顺利出汤成了一大难关。
    泡茶的过程中,最为安全且稳固的出汤手法,莫过于三指抓握法。
    先调整好盖碗的开口大小,再用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碗沿两侧,食指轻轻搭在盖钮上起固定作用,端起盖碗对准公道杯快速倒出。
   

    由此可见,碗沿在这期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劳,可盖碗的碗沿如果过窄,出汤时手指只能握紧碗身。
    而热量早已蔓延到整个盖碗,无论出汤的速度有多快,都存在着被烫伤的风险。
    退而求其次,为了安全起见,使用这类盖碗泡茶时只能换成温水,结果泡出的茶汤香气薄弱。
    这是因为,茶叶中芳香物质的沸点有高有低,只有用沸水泡茶,它们才有机会被完全激活。
    随着温度的下降,茶香得以体现出前、中、后调的变化。
    此外,水温的问题还会导致茶汤呈现出温吞感,缺乏稠滑度和厚度,滋味和口感的表现始终不足。
    体现不出馥郁悠长的香气和多变的滋味层次,碗沿窄的盖碗,更适合经验丰富的老茶客,不适合刚入门的新手。
   

    《4》
    常见的撇口盖碗,才是最终归宿,不仅轻松易上手,也不挑茶类。
    几十种盖碗中,撇口盖碗以广泛的运用脱颖而出,成为大众的信赖之选。
    到外面的茶馆喝茶、或是参加茶叶的评审会,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撇口盖碗几乎成为了这些场合的标准配置。
    其流畅的器型设计,没有任何死角,用清水冲洗便能迅速恢复干净如新的状态。
    上宽下窄的结构方便投茶,无论是多么蓬松的散茶干茶,都能轻松投入其中,完美容纳。
    况且,为了鉴定茶叶品质,观察叶底状态和闻叶底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撇口盖碗向外撇出的外观特点,丝毫不会遮挡或影响这些步骤的进行。
   

    泡茶时,热量集中在盖碗主体和盖子上,延展的碗沿就成了最合理的防烫区域。
    前文提到的三指抓握法,此时就完美适配这一器型。
    当然,碗沿也不是越宽就越好,一旦直径接近单手抓握的宽度,即便出汤时完全不烫手,也会因为太吃力而出现手抖的情况。
    为了能稳当地将茶汤倒出,往往会不自觉地减缓出汤速度,无意间就形成了闷泡,影响了茶汤的口感。
    碗沿宽度适中、胎质较薄、搭配上110毫升的标准容量,这样的撇口盖碗,是冲泡六大茶类的最佳选择。
    新手用它多练习几回,就能逐渐找到盖碗泡茶的要领,更能准确还原茶叶的纯真本味。
    而后要是想挑战自我,试使用其他器型泡茶,那便是个人自由的体现了。
   

    《5》
    撇口盖碗能从众多茶具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茶友的心头好,足以证明它在冲泡效果上的卓越表现与强大程度。
    有些盖碗虽然外观独特,但用起来却容易烫手或出汤不顺,即使当初因为一时新鲜而将其买下,最终也会成为一件摆件。
    要追求盖碗的美观,其实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工艺和绘制风格,不一定要在器型上别出心裁。
    毕竟,茶具的本质还是为泡茶服务,实用性,永远是首要的考虑因素。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