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朝服饰,旗袍文化,款式各异

[复制链接]
查看: 33|回复: 0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55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旗袍在中国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现在走在大街上的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旗袍,但他们已经经过了时代的发展变化,改良了很多,从旗袍的初始设计来说其实已经不是严格意义的旗袍,只是还具有旗袍的元素而已。衣扣的变化,领子的变化,裙子长度的变化等等。这个是必然的结果,我们只是把它当作时装,留下了剪裁修身的优势,剩下了重要的元素。
   

    清兵入关时,清朝男子身穿长袍马褂。妇女也是满族服饰、汉族服饰都在穿,整体服饰风格以长袍为主。到清后期很多满族人也效仿汉族的穿着,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记载。而在贵族中的汉人也效仿满族的衣着风格,各种各样的服饰,如裙子、围巾、大衣、云肩、腰带等。
   

    在服装概论这门课程里,有对旗袍的描述。元宝领,领高盖住下脸庞,袍上绣有各色花纹,领子、衣袖、衣襟都有宽阔的滚边,繁琐的制造工艺。旗袍泛指旗人所穿的长袍,包含男女服饰。清朝贵族强调满语骑射,为保持其旧有的生活习俗和穿着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文化和习俗来同化汉人,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满汉服饰风格的相互交融,服饰也随着改良发展,两者的差别日益减小,逐渐变成民国时期流行服饰。
   

    辛亥革命发生后,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随着西方的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复苏、各类新潮和思想的解放,人们思想和文化的快速变化,由繁到简,将旗袍改良成了流行文化,收腰的剪裁、两边升高的开叉、袖口缩小、衣长变化、领口变化,刺绣从繁到简,从有到无,更多的贴合人的身体,体现了静止的曲线美,行走的流线律动。
   

    1929年的国民政府颁布了服制条列,规定旗袍为“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中点,与裤下端齐修长至肘与手脉中点,色蓝,纽扣六“,这是典型的旗袍式样。到了30、40年代,领子高了,硬领,摩登,袖子长过手腕或短袖,各式发展,长短不一,连里面的马甲和腰带也有变化。前片开刀,后片打折的剪裁技巧增加了流线感。不同质地面料的考究,传递出不一样的风情。
   

    旗袍流行最大的区域实际上是在民国后期的上海,那时魔都人们的穿着引领着全国的时尚潮流。商埠开放、百业通行、五方杂居、交通便利,上海成为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和繁荣兴盛之地。妇女的解放思潮发起,中西结合的裁剪方法,修身合体的衣型,成为了十里洋场中舞厅女郎和明星的常服。
   

    青布旗袍或半身学生服成为当时女学生的日常穿着习惯。三十年代的周璇,到《花样年华》的张曼玉,都勾勒了一幅幅画面,“夜色霓虹,雾朦朦的细雨中,一个身材妙曼,皮肤细致,身穿简单带有些碎花旗袍的女子,举着伞悠然自得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另一幅是“晨曦中,伴着柔和的阳光,走在绿荫花草的街道上,穿着纯色的旗袍,发散了那个时代特点,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淡淡的微笑,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种美好未来的期望”。殊不知,外面猛烈炮火打断了这个安静的画面,青色的旗袍变成红色,悲壮的历史,美丽的忧伤,和我并肩在精神的思海中,走过了一段身临其境的回忆。沉浸在残缺的完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时尚定义。有黑纱做底,水晶镶嵌的时尚;也有繁复刺绣,工艺复杂的高贵;还有纯色素布,简约平淡的知性。旗袍的设计发展思路逐渐发散,大红、橙黄、天蓝、乳白、灰黑更加时尚的注入,亮黄、珠白、桃红的韵味体现都已融入。最新的弹性纤维,吸汗面料等高科技技术也应用在其中,但最终的旗袍文化元素不曾改变。
   

    旗袍设计演变到今天,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远超过他的外形,被绣上各式的中国文化元素、花鸟、手工刺绣图案,体现最直观的衣着风格就是高贵、典雅、温柔婉约的传统中国女性特质。现在也成为了中国服饰在世界时装界的一个重要元素。成为中国女性在世界舞台文化特质的代言,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还会被设计师们改良为各种版本,但希望中国的文化元素能长远流传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