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首页
论坛
BBS
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信登录
注册
登录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
论坛
›
联合早报
›
联合早报
›
野兽大师马蒂斯 喜欢的姑娘都像自己母亲 ...
返回列表
发布主题
野兽大师马蒂斯 喜欢的姑娘都像自己母亲
[复制链接]
查看:
18
|
回复:
0
[db:作者]
[db:作者]
当前离线
积分
225964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2259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403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59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4035 积分
积分
225964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2:42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马蒂斯在画画。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陈荷
这段时间,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刷爆了朋友圈。除了赫赫有名的莫奈、毕加索、库尔贝等,不少人是冲着野兽派鼻祖亨利·马蒂斯去的。这次展览,展出了野兽派的开山之作《美丽岛的城堡》。
27岁,在布列塔尼旅游的马蒂斯在露天环境下完成了这幅习作,船上的桅杆、岸边的芦苇、远处的堡垒和平静的湖面无不都被涂抹上浓重的色彩,虽然风格尚未完全“野兽化”,但仍可以看到马蒂斯开始对内容进行简化,转而追求纯粹、夸张的色彩,走上野兽主义之路。
马蒂斯是如何走上绘画道路的?为什么他开创的画派叫“野兽派”?他与毕加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成都博物馆策展人肖飞舸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作了解答。
马蒂斯在剪纸。
他的画作
色彩似“野兽”奔涌而出
马蒂斯21岁时,因盲肠炎住院,不得不躺在床上,每天无聊得很。善解人意的母亲就给他找乐子,送给他一盒颜料、一套画笔和一本绘画自学手册作为礼物。马蒂斯就开始拿着画笔不停地画画,生平第一次感觉到“自由、安宁和闲静”。病痊愈后,他就不想干原来规矩、乏味的律师工作了,开始改行学习绘画,并且一生投入。
在刚学画的那段日子,他像着了魔一般,曾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艺术)主宰我。我知道这会成为我的人生,就像动物见了喜欢的食物就一头钻进去一样。我爱上了绘画。就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
在马蒂斯之前的几百年里,各种绘画技法已经非常完善。公式化的绘画手法涵盖了光、影、透视以及细节笔触,在众多画派中,印象派给马蒂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开始,他实验着不同的绘画风格与光线表现技法。
在探索中,不甘重复前人风格的马蒂斯开始了创新,渐渐“放飞自我”,热衷于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来作画,笔法直率而粗放,甚至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颜料来涂抹,他画中粗犷的色块,一点也不像现实世界。从梵高时代起,画家们就已经开始用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他们的所见,但像马蒂斯这般大胆的,还从未有过,特立独行的画法成功开创出当时引起画坛轰动的新流派——野兽派。
事实上,“野兽派”这一说法来自评论家一句鄙夷的戏言。当时,36岁的马蒂斯参加巴黎秋季沙龙美术作品展,一位名叫路易·沃塞尔的批评家被他那一幅幅用纯色随意涂抹成的油画惊得目瞪口呆。室中间有一尊多那太罗(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的雕像,批评家指着雕像惊呼“多那太罗被野兽包围了!”
虽然来历有些不怀好意,但是马蒂斯和他所开创的“野兽派”却因此声名鹊起,蜚声世界。为何在画面中使用如此大胆的配色?马蒂斯曾解释说,“奴隶式地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调关系被找到了,就必须从其中产生出生动活泼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谐的乐曲,颜色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地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
马蒂斯野兽派代表画作有很多,包括《奢华、宁静、欢乐》、《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红色中的和谐》等等。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舞蹈》一画是他为俄国商人SergeiShchukin所作。这是一幅关于生存之乐的图画,画面中,五位充满能量的舞者跺脚,跳舞,转圈,这幅画只用了橙、蓝、绿三种基本的颜色,却唤出了强烈的幻想,让观者感觉到快乐情绪的自由释放。马蒂斯说,他想要所有颜色在一起唱歌,他想要像音乐和弦一样的效果。
《开着的窗户》。
他的挚友
与毕加索的“相爱相杀”
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上,备受注目的除了马蒂斯的作品,还有毕加索的作品《为人民和平》和《维也纳与爱神》。
马蒂斯与毕加索的友谊始于收藏家格特鲁德·斯坦因女士的搭桥牵线。斯坦因眼光独到,是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她收藏了大量塞尚、马蒂斯等绘画大师的作品,在她看来,“毕加索和马蒂斯都有着一种属于天才的雄性气质。”而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则评价说,“马蒂斯:色彩;毕加索:形式。两个伟大的流派,一个伟大的目标。”
在巴黎,这对朋友第一次正式见面,他俩的性格就像南北两极一样天差地别,马蒂斯比较“闷骚”,有点沉默寡言,而毕加索则是个名副其实的话唠,经常在各大沙龙上侃侃而谈。后来,两人对第一次见面都有过回忆,两人的感受也南辕北辙。马蒂斯觉得当时聊得很欢乐,两人相见恨晚。而毕加索却说,“马蒂斯滔滔不绝,我却说不上什么话,只顾回应,哦,哦,哦,实际上,我只是该死的莫名其妙!”
虽然第一次见面有些不愉快,但是,在那之后,马蒂斯与毕加索在艺术上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交往,两人既惺惺相惜也相爱相杀,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有一次,马蒂斯向毕加索推荐非洲雕刻和象牙海岸扁平面具,除此之外,古伊比利亚雕刻也引起了毕加索的关注,他被这些原始艺术所打动,立体主义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后来,马蒂斯曾向友人得瑟地说,“在雷恩街,我常常经过佩尔·索瓦热的商店,窗上常有小巧玲珑的黑人雕刻,我被他们的特征,尤其是线条的纯真打动了。因为这简直和埃及艺术一样好,于是,我买了一个给斯坦因,不久,毕加索来了,他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小雕塑。第二天早晨,我走进他的画室,看到地上扔满画布,每张画布上都画着同样的内容——一副女人的面孔,上面只有一只眼睛,长长的鼻子一直伸进嘴里,肩上披散着一蓬头发。立体派就这样诞生了。”
马蒂斯晚年定居法国尼斯,当时,他做了十二指肠肿瘤手术,下半身瘫痪,只能在病床上度日,十分寂寞。毕加索经常抽空去看马蒂斯,陪他聊聊天,排遣下老友的寂寞。
每次,当毕加索起身要离开时,马蒂斯都恋恋不舍,“希望你常来,我们应该在一起多聊聊,如果我们俩有一个死了,有些话,另一个人就再也没法跟人说了。”
后来,马蒂斯去世后,毕加索太过哀痛,没有出席葬礼。几个月后,毕加索以马蒂斯的色彩融入自己的形式语汇,改画了德拉克洛瓦的名画《阿尔及尔的女人》,以艺术家之间独有的方式悼念自己的好友马蒂斯。
《舞蹈》。
他的爱情
喜欢的姑娘都像自己母亲
“我向往的是一种平衡、纯粹与宁静的艺术,这种艺术既不烦扰人,也不使人不安。对于一个脑力劳动者。无论是公务员或是作家,它好像是一种抚慰,像是一种镇静剂,或者像是一张舒适的安乐椅,可以使人得到休息、消除疲劳。”马蒂斯的一生,都试着在他艺术作品里面表现出一种宁静,对于他爱情也不例外。
谁能料到,艺术大师马蒂斯竟然是个“妈宝男”,他爱上的每个姑娘都和他母亲长得特别像,甚至他画中的女子也都与母亲的样貌如出一辙。他曾经这样形容自己的妈妈:“我的母亲有着白皙的皮肤,宽颧骨,经常面带宽容优雅的微笑。”
马蒂斯的“妈宝情结”或许来自于他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马蒂斯的妈妈是个品味独到的瓷器艺术家,很擅长颜色的运用,家里的衣服、日用品、装饰品等等都由他妈妈亲自挑选。耳濡目染间,马蒂斯对色彩搭配也颇有心得,他在探索期的作品很多元素及色彩搭配,都带有其母亲的影子。
不仅在颜色的使用上受到母亲的影响,他妈妈还给他建立了正确的婚恋观,从他氛围温暖,色调明亮的家庭画作就能看出来。“我妈爱什么我就爱什么,我爱什么我妈就给我什么。”他曾回忆说。
马蒂斯一生先后爱过三个女人,分别是原配艾美利亚、全职助理莉迪雅和休养院的护士莫尼克·布尔茹瓦。1989年,马蒂斯娶了第一任妻子艾美利亚,婚后不久,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两个儿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不少欢乐。
可惜两人在生活中摩擦不断,马蒂斯总爱一个人呆着画画,让艾美利亚感到很孤单,最终还是以离婚结束了这段感情。1939年,在马蒂斯70岁的时候,两人选择了分开。用情颇深的马蒂斯在给妻子画最后一幅画像的时候,曾说,“虽然这幅画曾让你哭泣,但是,在画中,你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动人。”
马蒂斯为妻子画的最后一张画。
1941年,马蒂斯生了一场大病,做了手术。从那之后,他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余生。大病初愈的他重新燃起了生命力,并且将力量投入到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剪纸拼图之中,而这些创作在未来将变得举足轻重。
这些剪纸作品大部分是在女助理莉迪雅的协助下完成的,她一直陪伴在马蒂斯身边,为他协调商业事务,支付家庭账单,充当他的工作室助手并启发他的创作灵感。不过,直到马蒂斯驾鹤西去,也没有对这个助理表白过。
在马蒂斯生病的时候,还有一位年轻的女护士莫尼克·布尔茹瓦照顾过他。到了1943年,马蒂斯在休养院对面居住时,再一次邂逅这位女护士,她已成了一名修女,他们的情谊得以延续下来。
后来,莫尼克告诉马蒂斯,他们修道院的小教堂已经破旧不堪,需要重新修葺。他俩一合计,就制定了一个计划,修建一个有明亮彩色玻璃窗,画满壁画的美丽教堂。这座位于旺斯的罗塞尔小教堂所有的色彩和谐搭配近乎完美,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参观。马蒂斯把这个地方称为他整个生涯的一个皇冠级的成就,要知道他是一个画家,这个教堂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设计。
当时,在修建教堂的过程中,马蒂斯和修女莫尼克长期呆在一块。由于修女的身份特殊,马蒂斯又是名人,媒体开始捕风捉影,两人传出了不少绯闻。可是马蒂斯却全然不顾。马蒂斯去世后,修女一直在她的房间摆放着一张马蒂斯的照片。
他的影响
启发无数画家时装设计师
马蒂斯的艺术是在反馈生活,描绘他的感觉,关于在他周围的世界,实验常常是马蒂斯工作的中心,而旅行经常鼓舞着他。他十分热衷于寄明信片到家,从那些他参观过的地方,曾说过,“我唯一的信仰就是对我创作和完全真诚的爱”。
年老又多病的马蒂斯并没有在他的创作之路上停下脚步,他从架上绘画转到剪纸,创作出了很多让人震惊又极具创新的作品,这让他如获新生,感激地称其为他的“第二次生命。”
马蒂斯所做的事就是创造出一些脱去浮华的外表之后及其简单的东西。他的剪纸作品充满童真,不再描线,也不再为阴影部分填充颜色,直接把颜料涂在上面,看似简单,每个细节却都很讲究。这些剪纸作品很多被收集在作品集JAZZ中,书里的画作有特别鲜明强烈的色彩,它们好像是人们对于马戏团的,对于民间故事或是旅行的回忆的一种结晶。
《伊卡洛斯》。
在众多的剪纸画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的是《伊卡洛斯》,一个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他由于飞翔得太靠近太阳而被活生生地烧死。让人异常惊讶的是,马蒂斯在他的晚年,也就是83岁的时候,有了一个更大胆的飞跃,他创作出了他的代表作TheSnail,巨大的画幅上漂浮着绿、红、蓝、黄等颜色的色块,有趣又很简单,就像孩童般的稚气一样,但不乏感人与美丽。
这种看似简单的风格,即使是在今天也是很新颖的。马蒂斯的作品一直在被人们模仿,而且在模仿的浪潮中涌现出了许多你不会想象得到的各式各样的产品。从广告到牛仔蓝,从奥林匹克的图标到印度国际电影节的标志,马蒂斯好像一直就无处不在。
他启发了无以数计的画家和时装设计师,你还能看见他在商标以及儿童卡通上的影响。米菲兔的作者就是马蒂斯的粉丝,他说自己是在被马蒂斯的剪切画深深吸引住之后创造了米菲。
强烈的颜色,简单,意味深长的形状,尽可能少的凌乱的东西和细节。更大的冲击力,更多感觉,马蒂斯开启了人们对现代世界的看法,并且在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当你认为他不可能走得更远的时候,他却创作出了他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东西。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
|
手机版
|
小黑屋
|
Copyright © 2006-2014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
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南昌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
南昌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