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首页
论坛
BBS
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信登录
注册
登录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
论坛
›
联合早报
›
联合早报
›
旗袍发展暗藏何种社会心理密码?关乎民族觉醒因素 ...
返回列表
发布主题
旗袍发展暗藏何种社会心理密码?关乎民族觉醒因素
[复制链接]
查看:
92
|
回复:
0
[db:作者]
[db:作者]
当前离线
积分
224720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2247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527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47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5279 积分
积分
224720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25-7-27 18:3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旗袍源自满清时期,最初满族服饰以圆领、马蹄袖、窄袖身和束腰为显著特点,这种设计符合骑射狩猎的实用需求。清朝入关后,它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清代服饰逐渐呈现出装饰繁复的边饰风格。到了乾隆后期至咸丰年间,更是演变为“十八镶滚”的奢华样式。历经现当代的多次改良,旗袍已形成独特的东方服饰风格,并且能够适应多种场合的使用。
旗袍,作为中国近现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饰象征,其出现与成长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密码。小苘将对此进行深入剖析
自制旗袍穿搭技巧
,从文化认同、性别政治、现代化焦虑以及民族意识觉醒四个方面,逐一进行简要的解读。
从满族时代至满清王朝终结之际,旗袍的价值未曾遭受质疑或引起广泛争论。进入近现代,尤其是1910至1930年间,传统服饰如旗袍在文化冲突中经历着身份的重新塑造,这一现象与西方学术的东传以及知识分子的觉醒紧密相连。
旗袍是中国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服饰符号
辛亥革命之后,我国的知识分子群体陷入了深重的文化认同困境。长袍马褂被视为封建束缚的象征,而西式洋装则代表着殖民压迫的历史。在1921年,《晨报》在北京发起了一场关于“国服”的讨论,其中改良版的旗袍意外地成为了解决之道——它既保留了传统旗袍的平面剪裁和东方韵味(如衣身连袖、立领盘扣),又巧妙地融入了西式的省道设计,从而凸显了人体的曲线美。这种所谓的“文化缝合”实际上反映了第三世界知识界对于现代性冲击所做出的本土化应对策略。
1926年,上海永安公司的销售记录揭示,改良旗袍在短短三个月内的销量已经超越了传统袄裙一年的总销量。这种消费现象的背后,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于“得体现代性”的渴望,他们既不希望被束缚在传统闺阁女性的保守形象中,也力求避免因过于西化而遭受道德上的非议。张爱玲在《更衣记》中对此进行了精辟的描述:“中国人一直以来在暗地里寻求的现代性,终于在旗袍这一物质载体上得以体现。”
自1930年代的开端起,旗袍便引发了关于身体政治的权力较量,这场较量直至1949年方告结束。而这场斗争,其起点在于对旗袍的改良尝试。
旗袍也曾是身体政治权力博弈的牺牲品
在1930年代,旗袍的收腰设计变得更为紧致,腰围仅剩18至20厘米,而裙摆的开衩则提高至膝盖上方。这一显著的变化反映了女性角色正从“家族的财产”转变为“自我主体”。据《良友》画报进行的“新女性形象”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受访者认为,这种紧身的旗袍代表了“掌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宋庆龄身着素缎旗袍,宋美龄以蕾丝镶边展现风采,宋霭龄则以貂皮饰领彰显尊贵,她们在各个场合对旗袍的不同演绎,实则反映了女性精英们为争夺政治话语权所采取的服饰策略。
在抗战年代,重庆街头涌现的“爱国旗袍”现象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爱国旗袍”采用阴丹士林蓝布取代了丝绸,其长度也被缩短至小腿部位。我们将其称作性别特征去除的改造,它不仅迎合了抗战时期的动员需求,同时也保持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参与活动的正当性。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的“名实分离”现象,在这里得到了直观的体现——服饰形态的变化,在表面上维持了传统伦理的完整性。
随后,新时代的曙光初现,旗袍这一传统服饰在后殖民语境中遭遇了符号意义的争夺战,这一过程几乎贯穿了整个九十年代,直至1990年。
紧身旗袍象征着"掌控自我命运的能力"
在冷战年代,旗袍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1957年,香港的旗袍制作大师朱柏庐推出了一种名为“原子旗袍”的创新款式,该款旗袍以尼龙为面料
自制旗袍穿搭技巧
,配有隐形拉链。这一设计实质上反映了殖民城市在文化归属感不明确时的创新焦虑——实际上,在底层社会,面对现代文化和生活的需求,以及材料方面的社会变革,这种焦虑往往迅速转化为强大的创新动力。
1966年,大陆将旗袍视为“资产阶级的毒草”,这一定性实则源自革命话语对都市现代性的恐惧——在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王琦瑶所穿的蕾丝旗袍,便是这种被禁忌的欲望在文学中的体现。
引人深思的是,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我国之际,外交部特地挑选了一套深红色锦缎旗袍作为外交场合的服饰,这种将政治手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做法,凸显了在革命后时代对传统象征物处理上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力图展现民族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又对封建主义的复辟可能性保持警惕——简言之,在缺乏市场经济和一定自由度的环境中,无论是物品还是人,都极有可能陷入“有用时成为工具,无用时成为祸害”的尴尬境地。
进入新千年,我国开始逐步展现出较为理性的发展轨迹,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让这个东方巨国拥有了全产业链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记忆重塑经历。
旗袍,作为享誉全球的文化象征,不仅继承了诸如苏派旗袍中的江南刺绣等传统工艺,还融入了西方的立体剪裁技巧,从而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杰出代表。
新世纪旗袍迎来了真正的生命力
新世纪的重要标志之一,体现在旗袍同时呈现出“博物馆化”与“迪士尼化”的双重特征。在苏州丝绸博物馆,缂丝旗袍的制作严格遵循清宫的传统工艺,注重工艺的纯正性;与此同时,上海迪士尼乐园中的“旗袍唐老鸭”形象,则将旗袍转变为了文化商品。这种分歧凸显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难题——在2018年的MET Gala活动中,刘雯所穿的镜面旗袍引发了关于“文化挪用”的争议,其背后实则是一场关于东方主义视角的持久较量。
到了现代,设计师的突破策略蕴含着现象学的深意。郭培的“轮回”系列通过3D打印技术重塑了云肩的轮廓,而马可将“无用”系列以粗麻材质展现了禅宗美学的未完成特质。这些尝试打破了旗袍作为民族文化象征的指涉局限,进而将其提升为探讨传统与现代社会关系的哲学载体。
目前旗袍在各个流派中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风貌。京派旗袍讲究端庄与大气,选用提花布料和复杂的刺绣工艺,其裁剪线条平直且宽松;海派旗袍则强调现代的曲线美,通过胸省和腰省的设计来展现女性的身姿,所用材质轻薄且色彩鲜艳;而苏派旗袍则以江南水乡的温婉风格为特点,刺绣精致细腻,色彩淡雅宜人。
旗袍的心理语法需要放在历史长河里品视
这些流派实际上在多元化的买家秀沟通渠道中相互交织,并在不断融合。众多差异在各个场景中得以融合与调和,将历史传承、文化认同和时代精神融合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这种语言至今仍是东方美学中极具穿透力的服饰象征之一。
旗袍历经百年变迁,其历史实际上是中国人民在现代潮流中不断调整自我认知的视觉记录。它从文化救赎的工具转变为身份焦虑的反映,从政治斗争的媒介演变为商业资本的象征,这件服装始终蕴含着超越审美层面的深层心理需求。在当今文明交流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探究旗袍的心理构成,或许能为处理传统与现代社会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认知框架。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
|
手机版
|
小黑屋
|
Copyright © 2006-2014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
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南昌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
南昌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