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首页
论坛
BBS
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信登录
注册
登录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
论坛
›
联合早报
›
联合早报
›
抖音千万粉丝月入数十万,广州这俩学生妹边被骂边长大 ...
返回列表
发布主题
抖音千万粉丝月入数十万,广州这俩学生妹边被骂边长大
[复制链接]
查看:
17
|
回复:
0
[db:作者]
[db:作者]
当前离线
积分
225452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2254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454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54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4547 积分
积分
225452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2:2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千万粉丝,一亿点赞……镜头前的黄鑫是网红“黄三斤”;就读大三,最高月入6位数……镜头后的黄鑫是广州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三学生。今年5月,黄鑫签下了一家网红孵化公司,并迅速成为了抖音的头部网红。
与黄鑫公司化包装不同,广东财经大学的大四学生陈诗远选择了“自力更生”,喊出“名字中自带诗和远方”slogan的她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抖音迅速吸粉300万。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行业迅猛发展,观看甚至动手拍摄短视频正在成为大学生中的新时尚。最早“吃螃蟹”的一小撮大学生,
他们收获了金钱、名气,也经历了诋毁、嘲讽,在20来岁的年纪,一边长大,一边被骂。
在信息时报发起的针对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以下简称“问卷”)中,202名受访学生里有86%的学生表示观看过短视频、四成学生有过短视频的拍摄经历;同时,有75%的学生支持大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成为网红。
1
人生像一把牌局,抖音是手里的“大猫”
陈诗远身上有很多标签——曾对话两名诺贝尔奖得主、电视节目《一站到底》嘉宾、化州的骄傲……这些听起来星光熠熠的文字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个灰头土脸的陈诗远。
陈诗远曾参加电视节目《一站到底》
她曾在自己的公众号里讲过一个有钱女孩和贫穷女孩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有钱女孩是高中里各种晚会的主持人、正在为了出国备考雅思、凭借着百年校庆演讲获得了10万助学基金;贫穷女孩则因为家中发生变故,负债百万、出国留学的计划被搁置、用半年时间冲刺高考……然而,这两个女孩都是她。
而后面又发生了这样的故事:她凭借着自媒体在大学慢慢改变人生轨迹。
“上天给了我一手烂牌,我自己把这手烂牌又慢慢打成了好牌”。
这其中,抖音或许就是这副牌里的大猫。
陈诗远生活中形象温柔,一部手机加自拍杆就能完成每天的抖音作品
陈诗远
最开始接触抖音只是抱着看客的心态,
“看看而已”。因为是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学生,偶然发了一段英文播报视频后,猛涨的点赞和评论让她积累了一批原始用户,也让她意识到“这个平台上原来除了娱乐性还有知识分享性”。
促使她做抖音的关键是大四开学后,陈诗远家里再次发生状况。
在2018年12月31日的抖音里,她介绍了2018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2018年,我经历了分手、亲人离世、抑郁症和一场大病,我家里的经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2018的各种变故与当时的短视频浪潮让陈诗远想了很多个晚上,最终做出了大四休学一年的决定:计划带着8万粉丝,投身短视频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当陈诗远升入大四决定休学一年专注于自媒体的时候,广州大学的女生黄鑫从大二升入了大三。几乎同一时间,她和同学们在学校开始了一个以穿搭为主的创新创业项目。
然而项目进行的并不顺利,带着为项目“找流量”的目的,今年上半年黄鑫把自己的视频投到了几家MCN(网红经济公司)。“她的整个精神状态,表现力,口语表达能力都非常OK”,公司老板吕良回忆,看了黄鑫的视频觉得“非常好”,于是以一份艺人约跟她签了4年。
2
依靠“人设”涨粉300万
休学之后,陈诗远用了一阵时间更新教人学习英语的视频,“我在摸索要不要做一个教英文的或者知识分享类的内容”,但这些都没有帮助她打开流量的大门。
直到去年12月4日,一条“yesterday is history,only today is a gift(昨日已成历史,唯有今日是最珍贵的赐予)”的英语心灵鸡汤让她收获了80万点赞和4万转发。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抖音的火经常是莫名其妙的。陈诗远没想到,自己为了应付每日更新而随口念的一句英文鸡汤竟然随后上了热门,还在抖音上获得了推荐。
1万多人在这条视频下留言,有人说“你的笑容,你的性格和你的英语,不开心的时候也会变得开心”。也是在这条视频之后,“我从8-10万的粉丝涨到了60多万”。自这条视频始,陈诗远的抖音号走上正轨,立住了治愈系邻家姐姐的“人设”。3月28日,她的另一条心灵鸡汤视频获得了迄今为止最高的325万点赞数。
这条视频贡献了迄今为止最高的325万点赞数
陈诗远彻底火了之后,黄鑫也开始像演员一样在抖音上以“反转剧”的方式真人演绎“黄三斤”这个角色:她有时扮演被人欺凌,多年后成功“复仇”的女学生、有时扮演嫉恶如仇,关心下属的职场女老板……
以反转小剧情为主的抖音,让黄鑫一开始就顺风顺水,她避开了新兴账号的用户原始积累,直接开上了流量高速公路。
第一条视频获赞超过86万,前10条抖音中有6条点赞数突破100万,2条点赞数突破200万……“懵了,谁也没想到,就觉得是不是假的”,黄鑫说。
后来,粉丝数的增长更加疯狂,两个星期内从500万涨到了800万,“感觉刚睡醒睁眼就800万(粉丝)了,一点不夸张”。也就是那个时候,抖音里“中国版千颂伊”的标签不知从哪儿安到了黄鑫身上。
平日里,黄鑫形象百变,可以在镜头前时而摆出高冷的表情
回想起过去半年的疯狂经历,黄鑫认为他们能够成功,更多是在反转剧的制作格式下,
“把反转剧和自身的人物性格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去抄别人的内容”。
黄鑫觉得“黄三斤”这个角色和她本人很像,认识3年的好朋友说这个人物体现了黄鑫性格中霸气的一面。
随后,记者随机向一位没有抖音阅读习惯的路人播放了黄鑫的视频。周小姐在长约1分钟的视频里笑了4次,她说:
“让人笑本身就很不容易”。
3
白天上课晚上排剧,深陷焦虑
陈诗远的休学为她拍抖音带来了时间的便利,但黄鑫却不得不面临一边要上课一边要拍摄的尴尬。
上学期黄鑫的课还很多,“本来公司通知上班的时间是早上10点到晚上7点,但是因为我上午要上课,他们会陪我加班,比如说在晚上拍(抖音)。”黄鑫说,整个团队为自己调整拍摄时间让她很感动,这或许也是她在“火”了之后一个人默默扛起整个团队的原因。
在这段“事业”的起步期,很少有人知道黄鑫究竟在干嘛。王琴事后回忆:“那段时间明显感觉到她黑眼圈比以前大了。”在王琴的感觉里,黄鑫在学校“很多人追”,但黄鑫最后一个都没有同意,王琴觉得“她现在可能想好好搞抖音”。
黄鑫白天上课,晚上拍摄的辛勤换来了好的结果,但她最近遇上了麻烦。
“这两个月我还挺焦虑的”,黄鑫的粉丝卡在了1000万,
“抖音上的人一直在变,而我们又没有很好的做到内容上的突破,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错了”。
黄鑫说,她最近“深陷焦虑”并不是因为粉丝增长停滞带来的绩效考核上的压力,而是因为“这个号因你而起,大家也因为你而集中,你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看到这个号的可持续性”,但黄鑫突然发现这种可持续性出现了危机,“而你找不到原因,因为这个,会哭”。
陈诗远和黄鑫为了抖音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他们的选择。问卷中,有24.7%的人不支持大学生通过拍抖音成为“网络大V”,“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业”“导致学生过度追求名利”是反对者的主要理由。
4
带货月入60万,真负责任还是“鬼迷心窍”?
6月1日无论是对于陈诗远还是黄鑫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天,这天后,两人在抖音走上了不同的两条道路。
这一天,“黄三斤”发布了第二条视频,在抖音获得了200多万的点赞,而后,“黄三斤”粉丝数直冲100万,商业广告找上门来;
同样是在这一天,陈诗远发布了自己受广财邀请回校做演讲嘉宾的视频片段,将自己记录生活的故事说给了更多人听。
毫无疑问,对商业的态度是所有“火”了之后的抖音号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李佳琦“双11”的“带货”神话让大众真正认识到头部网红的变现能力。而在“双11”期间,“黄三斤”和陈诗远的抖音号则呈现出“拥抱商业”和“与商业保持距离”两种风格。
自10月16日“黄三斤”发布明确带有“双11”标签的“带货”视频始,随后的17条视频全部为与“双11”相关的广告;而陈诗远仅在11月4日发布了一条广告。
拍摄过程中,黄鑫不断演出各种夸张表情
尽管广告接的多,但是“网红”的收入一直处在“黑箱”之中。刘燕(化名)作为黄鑫的好友,即使有聊过收入,但黄鑫在这个话题上“不太好说什么”。老板吕良对此三缄其口,但大致透露了行业的收入情况:
“行业的收入情况肯定是超乎你们的想象,可能大于一个毕业生十倍以上,好的时候能达到百倍。”
如果根据吕良的说法,依据《2019广州高校毕业生需求报告》,
按照近六成本科生月薪在4000元-6000元的数据计算,那么双11期间,黄鑫的收入将在40万-60万不等。
拍摄中的黄鑫
陈诗远说,她在抖音上商业变现做的很少是因为“一方面不想损坏人设”,另一方面,她更想把积聚起来的流量为她以后的想做的事做铺垫。
陈诗远立住的“治愈性”人设的确也极大的影响了她的粉丝类属。在11月4日的那条抖音下,一位粉丝留言:为什么你要接广告,好不喜欢,感觉像商人了。
而对于黄鑫来说,“接到广告之后责任心变强了”。黄鑫觉得,现在自己是这1000万粉丝和6人团队的直接责任人。
“现在看回以前拍的每一条广告,我很骄傲的一点就是,没有一条广告是三无产品,做这个事情没有被‘鬼迷心窍’”。但黄鑫很反感别人说“你怎么现在天天接广告”,
“他们没有站在这样一个境地,你需要养活一个团队,你不是你自己在生存,如果哪一天我的团队没有变现能力了,我的团队要解散,我要对他们负责,他们不是凭借着一腔热血来干这个事情,他们需要回报,这个回报只能从广告来”
说出这句话时,黄鑫才20岁。
5
“无论你发什么东西都会有一批人攻击你”
“火”了之后,陈诗远和黄鑫都成为了商业话语中的“网红”,两人对“网红”的认知也都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的过程。
“一开始我非常讨厌别人叫我网红”,在抗拒了一阵之后,陈诗远转换了思路,她看了很多与自己同类型的视频博主,我们“不是卖颜(值)的,唱唱歌、跳跳舞被套上网红称号的人”。
但是,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陈诗远更愿意用“内容生产者”来介绍自己,一个介于观众和资本之间生产内容的人。
陈诗远生活照
而因为要准备艺考的缘故,黄鑫早早地对网红就有了自己的认识。
“当时老师给我过一个概念一直在我心里,网红就是不要仗着自己有流量‘踩在网络红线上的人’”。黄鑫很感谢在自己火了之后,身边的老师朋友在一直把她向下“拉”,告诉她不要“踩红线”。
同时身边的同学朋友也没有因为她“黄三斤”的身份对她另眼相看,“她们没有很做作的说‘网红’来了”。这同时也得益于黄鑫的低调,在王琴和刘燕的印象中,成为“网红”这件事黄鑫从来没有主动提起,“如果别人感兴趣,主动问她的话,她才会说一下”。
黄鑫的“表情包”是粉丝们的谈资
大学“成名”带来的除了名利还有谩骂。
不认识陈诗远的人在抖音、知乎等各个平台说她很“装”,不喜欢她视频的人“很反感这种天天散鸡汤的,年龄没多大天天充当人生导师”,还有人质疑“美音听着很不错,但有的单词发音不对......认真学知识的话不要跟着网红学”。
陈诗远一开始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攻击她,
“无论你发什么东西都会有一批人攻击你,直接上升到你人身的那种”,
陈诗远停顿了一会一直没有把那些负面留言说出口。
后来,陈诗远想明白了,
“当你有足够多的关注量,有足够多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看到你之后,始终会有一部分人不喜欢你”。
陈诗远说,她所呈现出的“人设”,性格中60%是这样阳光邻家大姐姐的方面,“但是剩下的40%,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忧郁会大于开心”。
大部分人对大学生通过直播、拍摄抖音成为“大V”的行为表示理解
相比陈诗远,黄鑫对待过激的负面评价非常“黄三斤”。
“我对一些网络暴力的人,我特别想骂人。”
黄鑫说,他们只觉得我们拍片很简单,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事情要耗费我们非常多的精力,“我们是没有假期的,我出去旅游之前要‘拼死’了屯片,只有屯了一定的量之后才敢出去玩,没有屯片就不能走”。
黄鑫不认可一些网友“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的声音,“这个事情你能不能做?你能做你能有这样的机会吗?你有这样的机会你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吗?”,“懒的争”之后,黄鑫选择让自己变得谨慎一些。
6
网红寿命有多长?未来,做生活的导演
黄鑫只有在谈论“同学”“老师”这些字眼的时候,才会提示人们她还是一名大学生。
黄鑫觉得,很多人担心拍抖音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事实上拍抖音让她在专业上更加如鱼得水,
“因为对镜头没有那么胆怯了,有很多东西敢说了,而且在拍抖音清楚了自己的风格后,在主持方面也有了自己的风格”。
陈诗远则有意平衡拍抖音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很多个人运营性博主,拍抖音可能已经占到了生活的90%,但我尽量把它压到30%”,陈诗远说,“如果你因为这个东西已经没有生活的话,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生活中的陈诗远
在陈诗远和黄鑫看来,她们都能够很好处理拍抖音和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而她们考虑的也早已是未来。明年和后年,休学一年的陈诗远和月入6位数的黄鑫就将先后从大学毕业,对于毕业,她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
黄鑫近期已经开始和家里人商讨未来。
即使凭借着“黄三斤”黄鑫过的很好,“但我不会因为依存于某个东西就长久的去做”。她看到了“黄三斤”背后的风险,
“你没有办法保证你一定在流量的风口期,网红也有一定的网红寿命,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遇到瓶颈的时候用内容去突破自己,但是并不能保证每一次突破都能够成功”。
离毕业更近的陈诗远计划毕业后做一些英文培训方面的东西,“小时候就一直很喜欢学英文,现在因为自媒体把这些技能发挥到最大了,就想在下一步把商业的闭环给做起来”。
在现实的计划外,陈诗远还想开一间概念书店,“从我的粉丝和读者里边,让他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寄给我,然后再给每一本书附上一个笔记本,让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在上边写自己的感言感悟,最后再把那个笔记本寄回给这本书的主人”。
5天前,陈诗远度过了23岁的生日,回望过去,陈诗远写下:
生活没有给我一个完美的剧本,我不是接过剧本的演员,我是这场戏的导演;
2天前,黄鑫在11月11日之后又开始重新更新视频,这一次新视频点赞数将将过20万,黄鑫的焦虑依旧困扰着她,但她仍然会为了团队继续突破转型。
应受访者要求,王琴 刘燕均为化名
信息时报 记者 晏文龙 实习生 黄雪燕
摄影记者 梁钜聪
编辑:Milly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
|
手机版
|
小黑屋
|
Copyright © 2006-2014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
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南昌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
南昌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