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首页
论坛
BBS
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信登录
注册
登录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
论坛
›
联合早报
›
联合早报
›
长衫:民国“布衣之尊” 谦谦君子之风
返回列表
发布主题
长衫:民国“布衣之尊” 谦谦君子之风
[复制链接]
查看:
15
|
回复:
0
[db:作者]
[db:作者]
当前离线
积分
225964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2259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403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59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4035 积分
积分
225964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2:42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
阅读模式
2023年,“孔乙己的长衫”突然蹿红,成为网络热词,不少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把学历比作“长衫”,认为工作中的困顿、无奈,都是拜这件“长衫”所赐。#历史##文化##民国风月##时尚##我要上热门##我要上头条##教育#
观看民国题材的影视剧,长衫和旗袍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民国范儿”——电视剧《大宅门》中任性而为、潇洒不羁的白七爷,电影《胭脂扣》中天生贵气、忧郁懦弱的十二少爷;电视剧《白鹿原》中德高望重、睿智深沉的朱先生;《叶问》系列电影中,当叶问扎出马步,右手轻撩长衫的一瞬间,不但显得谦和有礼,而且帅气逼人……
《白鹿原》朱先生
今天,“程奇夜谈”想谈一谈民国的“布衣之尊”——长衫,体验长衫温和、儒雅的人文气质,追寻既飘逸又厚重的民国风骨。
自成一体:“道袍说”“旗袍说”众说纷纭,中西合璧飘逸舒适
民国的男士正装,主要有三大款式,分别是来自西洋的西装,改造自东洋学生装的中山装,和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长衫。
关于长衫的起源,主流观点有两种说法:源自汉族“道袍”,或起源自满清“旗袍”。
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出行的常服,直领大襟,两侧开衩,接有暗摆,以系带系结,领口常会缀上白色或素色护领。大袖或直袖收祛。穿着时可配丝绦、布制细腰带或大带;旗袍,满语称之为“衣介”,是满洲八旗男女老幼都穿的长袍,特点是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
清末民初,长衫形制逐渐成形。其风格是立领,左右开裾,领袖无滚镶,衣身合体呈宽体直身的廓形,大襟右衽,单侧或双侧开衩,衣身细瘦,窄袖。长衫于斜部加以割截,缝缀,以代表征福田,百纳之意。长衫有有棉、夹之分,单者为长衫,双层者称为袄。
长衫集道袍、旗袍两家之长,风格上却别具一格:既革除了汉人道袍的宽袍大袖,又摒弃了满人旗袍代表服从的“马蹄袖”,强调了二维空间效果,主要结构是直线状、整片式、平面型、无曲线,并以肩部为支点进行平面剪裁。
《觉醒年代》中的“南陈北李"
从服装形制上看,长衫既有汉服的影子,又融合了现代服饰的简洁元素。长衫廓形呈“大”字型,整体造型线条流畅,在保存传统汉族服饰基础上,加上了口袋和拉链等现代元素。在面料方面,则多采用轻薄、通气的绸缎和棉布,这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从审美角度看,长衫既秉持了儒家中庸、低调的传统精神,又发扬了汉服飘逸、洒脱的风格,暗合中国几千年来“天人合一”的观念,穿在身上,平直宽松,非常舒适。以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为例,国难当头,他回国后毅然告别西装,成为长衫的“铁杆粉丝”。
清末至民国初期,长衫是身份象征。长衫帮,象征着知识分子和富裕的上层人士;与长衫相对的,则是短衫帮,主要是工人、农民、手工业者,为了方便劳动,往往穿短衫。“短衫帮”看到穿上长衫的人,往往要尊称“先生”;即使是警察、军人,看到长衫“先生”,往往会予以礼节上的尊重。
觉醒时代:长衫飘飘启蒙时代,大师辈出高山仰止
民国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时代,一方面是国家多灾多难,战火接连不断,老百姓苦难深重,饿殍遍野;另一方面,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大师辈出,启蒙整个民族,体现了文人的气节和风骨。
长衫,留给国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用科学、民主启蒙整个民族的新文化运动先贤,和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的五四时代新青年。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身穿长衫的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民国先贤,面对“尊孔复古”的时代逆流,挺身而出,担当起民族启蒙者的重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启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迅速觉醒起来,担当起救国救民的时代重任。
电视剧《觉醒年代》
巴黎和会上,日本要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种种特权,“长衫帮”群情激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北京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身着长衫,高举“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条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引发全国罢课、罢工、罢市,不但取得了活动的胜利,而且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幕。
李大钊、陈独秀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用马列主义影响、激励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一大批“长衫青年”,成为共产主义者。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完全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勇敢地脱下长衫,义无反顾地走入“短衫帮”,进行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唤醒了整个民族,进而成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长衫,给国人第二个印象,是民国时期贯通中西、博学多识的大师群体,他们是国之倚重的“大先生”。如“清华大学五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如中国教育家、“南开之父”张伯苓先生,“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史学“一代宗师”钱穆先生,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这些民国大师,日常都穿着一袭长衫,其道德文章、学者风骨,都让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语言文字学家黄侃先生,号称“三不来教授”,刮风不来,下雪不来,下雨也不来,一旦来上课,必定穿着端庄肃穆的长衫,讲解语言文字学、音韵训诂学,这些佶屈聱牙的生僻学问,在黄侃嘴里,却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北京大学课堂上的鲁迅先生,一袭长衫,却穿出另一种名士风流。不但长衫上居然有补丁,皮鞋上也有修补的痕迹,鲁迅这种不修边幅的穷酸形象,让学生哑然失笑。然而,当鲁迅讲起小说史,幽默风趣的讲解,口若悬河的大段背诵,振聋发聩的感悟,立马让莘莘学子刮目相看。
鲁迅
民国时期,长衫,还是各个大学的学生制服或常服,成为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而长衫,由此成为“布衣之尊”。正如张晓勇所言:“长衫俨然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它承载着文人历史文化的意蕴,把文人的人生命运、理想都浓缩在这块布上。长衫这一标志性符号上,有形无形的文化积淀,通过器用传达出来。”
逸闻趣事:蒋介石的长衫让李宗仁难堪,青帮大佬杜月笙最喜欢穿长衫
服装,对我们普罗大众来说,只是个季节符号;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个文化符号;对于政治家来说,则满是费尽心机的政治算计。
1948年5月20日上午10时,中华民国总统就职典礼,但见总统蒋介石身穿蓝色长衫、黑色马褂,佩戴大绶采玉勋章,从容不迫地宣读总统就职誓词;副总统李宗仁则身穿民国上将军装,在一旁端正肃立。相形之下,李宗仁不像副总统,倒是颇像总统卫士或副官,场面一时颇为尴尬。
1948年总统就职典礼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自己选举副总统,蒋介石不但不支持,而且一直下绊子。就职典礼前,他曾询问蒋介石穿什么衣服,蒋回答都穿军装。到了现场,他才知道被蒋介石“摆了一道”,吃了暗亏。
长衫“布衣之尊”的地位,引发各个社会群体的效仿热潮。“青帮三大亨”中,张啸林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黄金荣喜欢别人称呼“黄老板”,杜月笙则喜欢别人称呼“杜先生”。杜月笙是上海小混混出身,文化水平虽然不高,却非常羡慕读书人的长衫。发家之后的杜月笙,总喜欢穿一身长衫,希望“自我洗白”,极力向主流社会靠拢。上海举行足球比赛,请杜月笙“开球”,但见他轻撩长衫踢了一下球,就算“开球”了。
熟悉杜月笙的人都知道:杜月笙非常注重仪容仪表,不管天气多热,长衫上最上面的纽扣也从不解开。出入杜府的青帮流氓必须衣冠齐整,袒胸露背者,一律禁止进入。
1912年,北洋政府通过参议院发布《民国服制》,以黑色长袍马挂、黑色西装为男子常礼服;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服制条例》,正式将蓝长衫、黑马褂列为“国民礼服”。
风流远去:“长衫”随“绅士”一起,渐渐隐入历史云烟
很多网友都闹不明白,长衫,一件稍显别致的服装而已,在民国时期为何如此“拉风”?
我们也想问:长衫,究竟代表了什么?到底藏着多少民族文化密码?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化学者许子东认为,长衫,代表着有着两千多年的绅士集团,是绅士群体的“制服”。
邓超孙俪的“民国风合影”
何为绅士?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张仲礼在专著《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中说,清末中国人口达到4亿,官员却只有2万多人。为何2万人能有效管理4亿人,原因是在王朝官员和老百姓之间,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中介力量——绅士集团。
绅士集团和地主群体,既有重合,又有明显区别。绅士集团,主要由经过科举考试考中举人、进士的文人群体,其功能主要有二:一是官员预备队,二是基层管理者。这个群体在中国古代堪称“百里挑一”,对上能够影响朝廷的决策方向,有资格成为正式官员;在“皇权不下县”的传统社会,绅士还代表政府主持民间事务,调解民间纠纷,不但是当之无愧的“意见领袖”,还是说一不二的“影子政府”。
学而优则仕,绅士集团,是传统中国的“人上人”。鲁迅《故乡》中,少年闰土长大后,面对身穿长衫的童年好友鲁迅,自然而然地喊出一声“老爷”,这就印证了绅士集团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在传统儒家社会,老百姓看见县官大老爷,必须跪地磕头;但绅士们见到各级官员,只需拱手行礼,无需下跪。
客观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绅士集团都秉持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主持正义,弘扬正气,“长衫”们主持宗族祠堂,扶贫救灾,修路兴学,救助鳏寡孤独,功不可没。如小说《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就是绅士群体的杰出代表。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之后,绅士群体失去了“官员预备队”的资格,逐渐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相当一部分绅士凭借“基层管理者”的余威,欺男霸女,横行乡里,蜕变成“土豪劣绅”,成为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的主要斗争对象。代表人物就是《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矛盾小说《动摇》中胡国光。在大革命中,国共两党均把土豪劣绅作为革命对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逐渐向土豪劣绅妥协,中国共产党则坚持了打倒土豪劣绅的历史重任,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破四旧”等活动,从整体上消灭了土豪劣绅这个群体,而大陆的绅士集团也随之烟消云散。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随着绅士群体的消亡,作为绅士的“制服”,长衫自然隐入历史的尘烟里。在大陆,只有相声演员等曲艺界人士,表演时仍穿长衫。
在香港、台湾,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绅士、长衫仍有部分市场。2021年,香港中式长衫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中式服装制作技艺(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香港长衫协会评估合格。
“程奇夜谈”认为,一声“老爷”,一件长衫,长衫是民国时期新旧交替、中西合璧的特有产物,既有西式服装的简洁、舒适元素,又有中国人特有的儒雅和中庸基因,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东方魅力。长衫,既体现了绅士集团对科举时代特权阶层的真心留恋和无奈叹息,又见证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思想启蒙、锐意进取的觉醒年代的特有风骨。
亲爱的读者,对网络热词“孔乙己的长衫”,您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Archiver
|
手机版
|
小黑屋
|
Copyright © 2006-2014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
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南昌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
南昌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