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聘广告“美容”监管不可“纵容”

[复制链接]
查看: 23|回复: 0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47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7 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招聘广告“美容”监管不可“纵容”



海口日报07.2908:35
“招聘广告明确月薪4200元,实际只有2300元”“企业的招聘信息写明入职以后可以输送海外接受培训,却始终不予兑现”……近年来,一些单位为了招徕人才,不惜在招聘广告中“美化”薪酬待遇等事项,签订劳动合同后却又否认招聘信息的法律效力。
(据《工人日报》)
纵观市场上的招聘广告,不少经过“化妆易容”,对工资待遇、福利保障和发展前景作出无限美好的承诺,实际上却充斥着造假和虚构,很多诺言都无法兑现。招聘广告“美化”也好,“耍套路”也罢,倘若偏离客观事实过度加工,伴随着一系列侵权风险,已有踩踏法律红线之嫌。对这样的行为,社会公众不能容忍,监管部门更不应纵容。
当“美化”的招聘广告招摇横行,虚假承诺成为某种职场潜规则,显然不能以“存在即合理”视之。一方面,若企业招聘通过虚假承诺增加岗位吸引力,势必会对同行口碑信誉带来影响,也加大了应聘者的筛选判断成本;另一方面,招聘广告“美化”成风,与建设诚信社会构成抵牾。
招聘广告本质上属不针对特定对象的要约邀请进巍美甲招聘,除白纸黑字的承诺外,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求职者的诉求往往因此得不到司法保护和支持。但这绝非无计可施、无法应对,根据人社部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用人单位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和广告,对求职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旦招聘广告被认定具有欺诈嫌疑,求职者可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当然,不能完全依靠劳动者提升警觉、自我防范。将过度“美化”的招聘广告纳入打击劳务市场乱象的治理范围中去进巍美甲招聘,也是扫除虚假招聘监管盲区的应有之义。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招聘合规的约束,将违规用人单位列入“黑名单”,堵住招聘广告“易容术”的“偏门”,同时建立白名单机制,鼓励更多合规企业依法打开“正门”。相关现象也要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高等院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提醒求职者面对真假难辨的招聘广告时,主动向用人单位进行核实,精准躲避招聘过程中隐藏的“坑”,从而更踏实、更安心走向就业市场。
□孔德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