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宫夜宴火了!唐代妆容之外这些也备受瞩目

[复制链接]
查看: 25|回复: 0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45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作者黄强
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意外地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那些圆润可爱的宫女们,身着宽大的裙装,面容上涂抹着斜红的妆容,她们的表演既夸张又充满童趣。令人惊讶的是,唐代的宫女形象竟然如此有趣。这种趣味性源于舞蹈编导巧妙地将唐代的服饰、妆容以及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观念融入了融合现代元素的舞蹈之中宫廷创意妆容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唐代宫女严肃端庄的另一面,同时也呈现了她们轻松、活泼、幽默的一面。



【图1,《唐宫夜宴》剧照】
《唐宫夜宴》汲取了唐代绘画与陶俑中宫女的造型元素,生动呈现了唐代宫廷舞蹈的优雅韵味,唐代女性服饰的华丽风采,以及女子妆容的迷人魅力。
《唐宫夜宴》里的女子们妆容独特,采用了斜红妆。这种妆容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当时称作斜红。南朝梁简文帝在其《艳歌篇》中曾描绘:“妆容轻淡,浅笑间露出红颜,脸颊上涂有斜红的色彩。”进入唐代,斜红妆广为流行,成为众多女性所喜爱的妆容之一。



【图2,唐代女性斜红妆】
斜红,乃是用胭脂精心勾勒而成。其绘制位置位于鬓发与眉毛之间,两侧各有一处,形状宛如圆满的月亮;有的呈现出复杂图案,仿佛是伤痕;而有的则呈现为卷曲的花纹。
唐代时期的化妆种类繁多,不仅包括了斜红妆,还涵盖了桃花妆(又称桃红妆)、酒晕妆(亦称晕红妆或晕妆)、芙蓉妆、血晕妆、时世妆、宫样妆、北苑妆、泪妆以及胡妆等多种风格。其中,桃花妆、酒晕妆和飞霞妆均属于红妆系列,而时世妆则归属于胡妆类别。唐代女性普遍偏爱浓艳的妆容,她们追求“一抹浓红傍脸斜”的妆容效果。



【图3,唐代女性花钿斜红妆】
酒晕妆,亦称作晕红妆或晕妆,其化妆步骤是先敷上一层白粉,接着在面颊上涂抹深色调的胭脂,呈现出如同酒晕般的红润效果。
飞霞妆,是唐宋年间妇女所佩戴的一种面饰。其上先涂以淡朱色,随后再用白粉覆盖,最终呈现出淡淡的红色。据唐人宇文氏在《妆台记》中所述:“美人的妆容,涂抹了粉之后,还需用胭脂在掌中调和均匀,涂抹于双颊之上。若色彩浓重,则形成酒晕妆;若色彩浅淡,则成为桃花妆;若仅以薄薄的朱色涂抹,再用粉覆盖,便形成了飞霞妆。”



【图4,唐代女性桃花妆】
唐代鲍溶在《水淀采菱歌》中描绘了年轻女子所施的妆容,称之为“芙蓉妆”,这种妆容别具一格,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其中,“美人荷裙”一句,更是将这种妆容的美丽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唐代天宝时期,时世妆盛行,人们梳着椎形发髻,画着八字眉,不涂抹朱粉宫廷创意妆容图片,仅用乌膏点缀嘴唇。白居易在《时世妆》中描述道:“时世妆,时世妆,源自城中,流传四方。流行之广,不分远近,脸颊不施朱粉,面庞无粉饰。乌膏点唇,唇色如泥,双眉描成八字,低垂而显哀愁。妍媸黑白,失去本真,妆容皆似含泪悲啼。圆寰之中,无鬓椎发髻,斜红不晕染,赭面状不显。”



【图5,唐代女性酒晕妆】
宫样妆,指的是宫廷中女性所着服饰的样式及其装饰。唐代诗人殷尧藩在《宫人入道》一诗中提到:“宫中女子卸下华丽的宫装,换上黄色冠帽和素雅的服饰,显得格外适宜。”
北苑茶文化在唐代中后期至五代时期广为流传。其特色在于面部装饰上,以金线勾勒,略施淡朱色,再将北苑茶花饼巧妙地粘贴于鬓发之间。
胡妆源自唐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唐代诗人元稹的《法曲》中,有这样的描述:“女子们模仿胡人妇女的妆容,乐伎们追求胡人的音乐风格。”



【图6,《唐宫夜宴》剧照】
《唐宫夜宴》中的服装设计灵感来源于唐代乐俑的服饰,经过创新性的改造。这些服饰巧妙地融合了襦裙和间色裙的元素,襦裙采用低胸领设计,而间色裙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颜色的布料交错缝制而成,条纹相互交织,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这种服饰在唐初特别受到年轻女性的喜爱和追捧。



【图7,唐代低胸坐姿女俑】
唐代女子所穿的裙装款式繁多,包括襦裙、笼裙、间色裙、石榴裙、荷裙亦称芙蓉裙、茜裙、月色裙、碧色裙、蝴蝶裙以及六幅罗裙等,颜色上则涵盖了红、黄、绿、绛、白等多种色彩。这些问题我在我的著作《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中进行了详细探讨。



【图8,黄强著《绣罗衣裳照暮春》,商务印书馆出版】
唐代时期,裙子的穿着范围十分广泛,普及程度极高,不仅皇室成员身着,民间妇女亦普遍穿着裙子。通过《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画作以及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裙子在唐代服饰文化中的显著地位。



【图9,《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石榴红裙以其独特的色彩深受喜爱。在万楚的《五日观妓》中,有这样一句描述:“眉黛之色胜过萱草,红裙之艳更胜石榴花。”



【图10,唐代女性间色裙】
文化注重延续,服饰和化妆也不例外,现今的T台时装秀中,发型和妆容多取材于传统妆容。唐代人涂抹胭脂的方式与现今女性使用腮红的方法颇为相似。尽管对汉服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但社会上对汉服的喜爱,总体上还是促进了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



【图11,《唐宫夜宴》】
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广受欢迎,它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和创新的舞蹈编排,向公众呈现了传统服饰的韵味。这表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服饰的吸引力是固有的,但它们需要新的视角来解读,新的技术来融合,以及新的媒体来传播,才能让现代人重新发现其价值,并领略其独特魅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