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首页
论坛
BBS
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信登录
注册
登录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
论坛
›
联合早报
›
联合早报
›
飞天——从壮汉到乐女形象的演变过程
返回列表
发布主题
飞天——从壮汉到乐女形象的演变过程
[复制链接]
查看:
25
|
回复:
0
[db:作者]
[db:作者]
当前离线
积分
225964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2259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403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59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4035 积分
积分
225964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2:4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自古飞天形象是敦煌莫高窟精美艺术品中的代表。飞天在壁画中的姿态多是“飞起来的神仙”造型,表情安宁,不管每个朝代飞天的形象怎么变化,但都体现出了佛教的祥和安宁。
网图
飞天原型出自印度最古老的历史与神话传说,原型最初在佛教艺术中表现为男身。比如,在印度马图拉早期的佛教雕刻中,佛陀的头光两侧各有飞行的天人,他们的身体较直,形象也是比较粗壮。两侧散花的天人浮雕是飞天早期的形象。在时代较晚的雕刻中,佛像两侧各出现一对男女飞天的组合形式。这就是早起飞天的形象,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飞天大不相同。飞天作为一种印度的佛教形象从印度经西域的进一步发展而最终到达我国的中原地区,又受到中亚和龟兹艺术的影响,之后又形成自身的风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西域风格。由经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风格的熏陶,最后在融合道家、儒家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之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飞天造型艺术,飞天以灵动祥和的形象,为庄严地佛经圣典增添了几分灵动。
最早的石塑中除佛、菩萨的形象之外,也有飞天。最初十六国时期的石窟,西域与中原本土风格共存,主要以西域为主。以大红为底色,线条粗犷狂放,色彩大胆而浓厚,显得古朴,原始气息浓郁。人物却显得有些笨拙,只略具人形,身体结构并无美感,身上服饰少飘带也比较短,腿也很粗。
最早飞天形象
到了北魏,飞天的形象已有了明显的中土化。面部轮廓更圆润而且显得眉清目秀,五官匀称;线条更成熟、也更复杂一些,给人以真实和善的感觉。描绘手法已往写实方向发展;西魏、北周时期的洞窟壁画中的飞天形象,继承北凉、北魏多用写意的画法。这一时期的壁画热烈且很自由,看似中西艺术形象混杂,实则体现文化融合的初貌。莫高窟249窟(西魏)北壁说法图中,同时出现了中原式和西域式的两种飞天。中原式飞天身穿红色汉服,面目清秀,汉服衣领处青色镶边,飘带是青绿色,凌空起舞;西域式飞天,“小”字脸,裸露上身,下着白色紧身裙,手握飘带。285窟(西魏)飞天画法呈现中原风格,秀骨清像,勾线填色,发型为中原的双发髻造型,持箜篌演奏,姿态优美。栩栩如生。莫高窟296窟(北周)窟顶北坡的少女飞天具有明显的汉地特色。飞天发髻高梳并系有发带,面部丰满,长眉细眼,身着有领小衣服,系腰带,下身长裙,飘带飞扬于身后。
北凉飞天形象
莫高窟285
隋代飞天数量最多,线色并用,形象生动,在多个隋代的洞窟中,飞天多为女性造型,或面相清瘦,身材修长,纤腰玉臂;或丰肌丽质,婀娜多姿,眉宇含情。飞天的飘带很长,表现出飞行的速度感。除女性外还添了一种秃发僧人式的形象,均十分富有生气,给人以欢乐、进取,自由奔放之感,其面部均称为非男非女相,既慈善又不失刚强。
盛唐时期,敦煌的佛教艺术进入了鼎盛期,飞天形象也变得自由而潇洒,以生活中仕女形象出现,添加了世俗性。如莫高窟217窟(盛唐)北壁观无量寿经变图中,飘带系着乐器在空中飘动,有腰鼓、琵琶、幢箫等,表现出佛经中乐器不奏而自鸣的场景。一尊飞天头梳垂髻,背身在彩云中伸手去接空中乐器,飘带从窗户打开的楼阁里穿过,展示飞天从阁楼的这边飞进,从那边飞出,身轻如燕,开创了盛唐飞天的新面貌。另一个飞天则与琵琶、鼓等乐器一起升腾。飞天上身袒露,一手扬起,一手握住飘带,似乎随着音乐在起舞,身边祥云缭绕,优美生动。盛唐时期宫廷乐曲盛行,仕乐形象也是盛唐时期飞天的一个主要形象。
中唐时期,飞天中经典的反弹琵琶造型出现。反弹琵琶是琵琶演奏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在实际演奏中只能是一瞬间的效果。古代艺术工匠抓住宫廷伎乐这一优美的造型塑造出飞天伎乐的形象。这一形象是观念融合到图像呈现的完美经典。莫高窟112窟(中唐)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的舞乐图中,飞天以舞者的形象出现,左手高举琵琶反背身后,右手转向背后弹拨,上身前,左腿独立,倾右脚高提拇指内勾,翩然起舞。飞天两边各有一排宫廷伎乐,坐着演奏乐器,是当时流行的坐部乐。反弹琵琶的造型和立部伎的形象也出现在莫高窟159窟西壁佛龛北侧。此外,莫高窟108窟南壁报恩经变、156窟南壁、85窟南壁都有反弹琵琶造型的伎乐飞天出现。这些经变图的场景生动地还原了宫廷乐舞的场面。
莫高窟172
莫高窟112
唐代后期,因政治原因,飞天人物姿态上失去了动感也没有了欢快。服饰清新淡雅,人体也由丰腴变得清瘦,神态更平和,显出庄重和肃穆,隐隐流露哀伤….
元代继承唐朝风格,基本无发展变化。(之前宋时期也多为重修前朝壁画,无进展。而菩萨多显苦闷像——大抵是北宋期间对佛教持反对态度的缘故罢。
莫高窟3窟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随着佛教中国化的深入,佛教也早中国人心中生根发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的艺术形象,也在唐代完成了从印度的乾闼婆演变成为乐舞飞天的造型。
各朝壁画飞天形象的变化无疑是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要证据。古人用石塑的方式将自己内心最向往,最纯洁的保留下来。唐代乐舞飞天的形成至今留用,文末带大家看看现在的飞天
注:文中的飞天图大部分都是莫高窟中的壁画,个别为网图增加一下视觉飞天效果,毕竟早期的飞天真的是没啥美感…….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
|
手机版
|
小黑屋
|
Copyright © 2006-2014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
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南昌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
南昌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