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首页
论坛
BBS
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信登录
注册
登录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
论坛
›
联合早报
›
联合早报
›
在树梢之上的蓝天奋飞,这名陆航飞行员记录下“时代景深 ...
返回列表
发布主题
在树梢之上的蓝天奋飞,这名陆航飞行员记录下“时代景深”
[复制链接]
查看:
15
|
回复:
0
[db:作者]
[db:作者]
当前离线
积分
225162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2251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483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251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74837 积分
积分
225162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25-8-4 12:1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战鹰”列阵起飞。徐朝成供图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礼堂内座无虚席,一场“赞成就、话未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体会”活动拉开帷幕。
在官兵们注视下,该旅特级飞行员徐朝成抱着一摞厚厚的影集,走上讲台。
徐朝成爱好摄影,相机是他每次执飞工具箱里的必备物件。在他看来,每一幅照片都是一段难忘记忆——出征实兵演训场,执行高原飞行任务……每当有新飞行员来到旅队,徐朝成都会拿出这些摄影作品,为他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上一张是10年前我驾机飞行时俯拍驻地村庄的照片,这一张是如今鸟瞰村庄的景象。短短10年间,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排排新添的楼房和院落里停放的小汽车,折射出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交流活动中,徐朝成一边向战友们展示相册,一边道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这一幅幅照片正是我们党过去10年取得成就的缩影。”
“徐机长,这么多照片,你最满意的是哪一张?”台下官兵举手发问。
“应该是下一张!”徐朝成露出灿烂的笑容,“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绘就了一幅更加壮阔的发展蓝图。我想,最美的画面将出现在下一个航程。”
一名陆航飞行员镜头里的“时代景深”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佳豪
徐朝成影集里的“开篇作”,是一张略显模糊的相片。
徐朝成来陆军航空兵部队报到第一天,恰逢暴雨。营区内,一排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宿舍里,几名飞行员正卷着裤腿、拿着脸盆,将漏进屋内的雨水向外泼去……
那时,单位只列装了几架直升机,分配给每名飞行员的飞行时间非常少。
“机会难得,你要好好珍惜!”那天,徐朝成终于盼来了飞行机会。临登机前,飞行教员多吉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过,相信总有那么一天,我们的直升机会多起来,到时候有你飞的!”
那天,徐朝成留下了自己和直升机的第一张合影。
“第一次飞行已经来了,下一次飞行还会远吗?”现在看当时自己写在照片背后的这句话,徐朝成笑了。在当时,这无疑是一名年轻飞行员心头最真切的发问。
镜头一:新机型接装仪式
“相信总有那么一天,我们的直升机会多起来”
如果说徐朝成的“飞行人生”是一首歌,那么这首歌的旋律前半部分是舒缓悠扬,后半部分则是豪迈奔放。
徐朝成的飞行日志能够“证明”这一点:从第一次飞行到完成第500次飞行,他用了5年时间;随后这些年,他几乎天天都要飞行。
“旋律的变奏点”始于2012年。一天,时任团领导将徐朝成和几名战友叫到办公室,郑重地向他们交待了一项任务:“组团”去生产厂家接装。
对徐朝成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喜讯:“这些年,身上的军装换新了,随身的配枪也换新了,就是一起翱翔蓝天的‘老伙伴’没有变。”
“老伙伴”,是徐朝成对战机的昵称,“伴我走过这么多年,它虽然青春不再,可我从没嫌弃过。”
说不嫌弃是真,但不羡慕别人是假。有几次,徐朝成看到友邻部队列装了新机型,不免心驰神往:“新机型真漂亮。”
受领任务后,掂量着此次“组团”接装的人数,徐朝成敏锐地意识到“此行动静不小”。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到达厂家时,徐朝成还是被眼前的阵势所震撼——他们接装的,不仅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机型,而且数量远超预期。
接装返回单位当天,徐朝成就接到改装任务:此前的机型全部退役。于是,一场接装仪式成为很多飞行员与“老伙伴”的告别时刻。
伴着《送战友》悠扬的曲调,徐朝成与“老伙伴”最后一次合影留念。抚摸着熟悉的机身,徐朝成动情地说:“这些年来,辛苦你了。”
自那以后,“接装”便成为徐朝成“飞行人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渐渐地,徐朝成发现自己有些“忙不过来了”——有时还没来得及将装备接回部队,新的任务便接踵而至。对于这种“幸福的烦恼”,徐朝成感到欣慰:“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陆航部队羽翼渐丰了!”
10年来,一架架新战机被徐朝成和战友接回单位。有一次,他盘点了一下经由自己接回的战机数量,心中不免有点小得意。
今年年初,徐朝成再次带队去厂家接装。驾驶新机盘旋在部队营区上空,他的思绪不由地回到刚来部队时的那个盛夏,耳畔回荡着当时飞行教员多吉对他说的话语——
“相信总有那么一天,我们的直升机会多起来,到时候有你飞的!”
镜头二:陆空联合演习
“从战场配角到制胜主角,我们的角色一直在变”
“一次飞行任务成功击毁4处目标。”那年演习,徐朝成一展身手。
调整改革后,这支陆航部队由团变旅。当年,他们旅的“首秀”,在高原某训练场上演。
战幕拉开,徐朝成奉命带领直升机编队,协同地面部队实施打击。贴着层峦叠嶂的山脉低空飞行,徐朝成紧盯雷达,寻觅着“猎物”。忽然,几个光点在屏幕中闪现。
“打!”随着徐朝成一声令下,直升机编队突入山谷。火光冲天,目标顷刻间被击毁。
“真过瘾!”演习鸣金收兵,徐朝成意气风发地说,“我们上演了一招‘从天而降’的战法。”
不过,曾几何时,徐朝成和战友还远没有这么风光。翻开一本相册,他将记忆缓缓铺开——多年前的一次演习,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他和战友竟一直坐在“冷板凳”上。
“当时,对于习惯在地面上冲锋陷阵的传统陆军部队而言,陆航力量就像是一双‘隐形的翅膀’。”谈及此事,徐朝成说,“那时的我们还是战场配角。”
从战场配角到制胜主角,徐朝成珍藏的几组照片诉说着这一时代之变——
那年,某型运输直升机列装部队。演习中,徐朝成第一次搭载步兵完成空中突击。后来,部队接装首批国产某型武装直升机,“大机群、强火力”的作战模式首次在演习中亮相。接下来的联演中,徐朝成首次引导远程火箭炮部队,对“敌”完成火力打击。
“从‘低空运输兵’到‘树梢狩猎者’,再到‘火力引导员’,一路走来,我们的装备在变、理念在变,在实战中的角色也一直在变。”讲到这里,徐朝成自豪地抬起右手。
前不久,徐朝成再次担负一项新任务——与集团军所属某合成旅官兵深度融合,同吃、同住、同训,探索空地协同战法。
又是沙场烽烟起。在某合成营“中军帐”里,徐朝成坐在指挥席位前,根据战斗进程对协同方案提出建议。在他看来,这一次,他的身份又发生了变化——陆军合成营的“航空参谋”。
某型直升机执行对地目标攻击任务。徐朝成供图
镜头三:奋飞在雪山之巅
“雪域高原都能越过,这世上就没有我们飞不过的天堑”
徐朝成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画面上,一架直升机穿行于高耸的雪山之间。
“这是前辈首次开辟高原航线时的影像资料。”徐朝成将照片翻过来,一行遒劲有力的黑字清晰可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盼复还。”
“雪域高原,一度被称为‘飞行禁区’,复杂恶劣的高原气象对旋翼飞行器而言,危险重重。”为开辟高原航线,徐朝成的前辈们冒死出征。面对未知风险,他们每次飞赴高原,都要提前写下遗书。
经过一代代飞行员英勇奋飞,一条条航线相继打通。铁翼卷着时光飞旋,历史接力棒交到了他们这一代人手中,沿着前人的航迹,徐朝成和战友开始了奋飞新征程。
那年,徐朝成取得“高原机长”飞行资质,首次随编队飞赴高原执行任务。途中,他突遇特情——“峡谷穿云”。狭窄的山谷间,直升机与两侧万仞绝壁距离极短,更可怕的是,厚厚云层遮住了他的视线。
“当时情形十分危急。”徐朝成形象地说,“就像盲人驾驶疾驰的F1赛车穿过一连串限宽桩,稍有不慎可能车毁人亡。”
“稳住,别慌!盯紧雷达,咬住我,跟着飞!”正当徐朝成不知所措时,电台传来编队长余德文沉稳的声音——对于这样的险情,有着多年高原飞行经验的他早已司空见惯。
从高原首飞,到后来一年一度“上山训练”,再到如今“山上训练”,这些年,徐朝成积累了丰富的高原飞行经验,成功处置10余起类似险情。
“沿着前辈用生命在雪域高原闯出的‘飞行航线’,我们顺利完成任务。”正说着,徐朝成展示了影集里的一张照片——2015年,尼泊尔发生特大地震,徐朝成所在部队奉命前去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谈到此次任务,徐朝成满是自豪:“雪域高原都能越过,这世上就没有我们飞不过的天堑!”
镜头四:与新战友交流经验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值年轻”
前不久,徐朝成完成了一场特殊的教练飞行。
走下机舱,徐朝成郑重地将飞行头盔递到“徒弟”、三级飞行员李思成的手中。就这样,一老一新两名飞行员,在战位上完成了使命交接。
类似这样的交接仪式,徐朝成记不清组织过多少次——自10年前担任机长以来,培养年轻飞行员的任务就落在他的肩上。
说是他们的“师傅”,但徐朝成有时候也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徐朝成感慨地说:“这些年,陆军航空兵的作战理论、战法创新快速发展,这些从院校走出来的年轻人,脑子更活、理念更新。我只是比他们多一些飞行经验而已。”
一次战法演练,一名年轻飞行员对编组方案提出建议,徐朝成顿感耳目一新。按照这名年轻飞行员的想法组训后,一套新战法应运而生。
“后生可畏!”在徐朝成看来,这可喜的变化,源于院校对飞行学员的大力培养。这些年,分配到旅里的新飞行员中,超过九成拥有双学士学位,“年轻人如涓涓细流涌来,他们终将汇成大江大河,激荡起强军兴军的澎湃力量。”
后生成长,离不开前辈的帮带。一次新机型高原试飞任务,年轻飞行员高志超遭遇特情:飞行途中,驾驶舱内数个仪表盘同时失效。关键时刻,徐朝成接过飞行控制权,凭借经验“盲飞”数分钟后,驾驶直升机平稳落地。
“那一刻,感觉自己被一只大手托举起来,心里无比踏实。”回忆起这段惊险经历,高志超感慨地说。
全力托举,雏鹰高飞。如今,徐朝成已带出了10余名优秀飞行员——他们曾勇闯九寨沟地震灾区,打通抗震救灾的“空中通道”;驾机飞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征战国际比武赛场,将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升起……
这一幕幕,都被徐朝成用相机定格在镜头里,成为他最难忘的回忆。在这本记录飞行员成长的相册扉页,徐朝成这样写道:“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值年轻。”
徐朝成(右一)与年轻飞行员交流经验。徐朝成供图
从“空军蓝”到“迷彩绿”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佳豪 通讯员 梁宸溪 王毓琦
徐朝成与陆航部队结缘,源于一次“围观”。
20多年前,徐朝成还是某航空兵学院的一名在校学员。一天散步,他偶然看到一队人群。
凑近一看,在一群身着“空军蓝”的飞行学员队伍中,有几名身着“迷彩绿”的军官。询问后得知,原来他们是陆航部队的领导,正在空军航空兵学员中招收陆航飞行员。
在好奇心驱使下,徐朝成当即填写了申请表。就这样,徐朝成由一名空军变成为陆航飞行员。遥想当年这个改变命运的决定,他很欣慰:“和新生的兵种共同成长,是我的幸运。”
一次无意选择,给徐朝成带来了“意外之喜”——作为单位飞行骨干,他驾驶我国第500架和第1000架自行研发的直升机,从厂家接回作战部队;成长为“高原机长”,先后参与了3条高原航线的试飞任务……
闲暇时,徐朝成会翻看这几本历史相册,相册被他按照年份写好编号,20多年的光景记录,最近10年的照片占据了大多数。徐朝成笑着说,“现在飞行任务多了,自然拍的也多。”
搭载特战队员机降、机群编队火力突袭、驾机飞越雪山之巅……在这些拍摄于近年来的照片中,有很多徐朝成过去不敢想象的画面,“我上学时教员没教过、专家也没提过。”
“这些照片有着更大的‘景深’,那就是陆军航空兵部队的快速发展。”回忆过往,徐朝成说“没有任何遗憾”;畅想未来,徐朝成心生向往:“更美的画面等待年轻人去描绘。”
“能够成为陆航飞行员,我感到十分自豪!”采访最后,徐朝成心潮澎湃地说:“如果再年轻一次,我还会选择这片树梢之上的蓝天。”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
|
手机版
|
小黑屋
|
Copyright © 2006-2014
联合早报-山西新闻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
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南昌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
南昌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